首页 > 2018第2期 > 规划师论坛 > 第三方组织参与社区规划的协作机制研究
规划师论坛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第三方组织参与社区规划的协作机制研究

袁 媛,刘懿莹,蒋珊红   2018-03-12 10:08:46
 


摘 要]在规划转型的背景下,多元主体协作式参与成为中国社区规划探讨的热点。由于社区类型多样、现实问题复杂,规划师沟通技能有待提升,社区规划有必要引入第三方组织承担协作功能。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第三方组织参与社区规划的协作机制;归纳出基于多元力量的监督组织、基于社区—企业共建的自治组织和基于乡贤能人的权威组织3种典型协作模式,并总结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与优缺点,表明第三方组织的加入有利于促进多元主体参与规划,提高协作规划效率,有效引导各方主体达成共识,并且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关键词] 第三方组织;协作规划;协作机制;社区规划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2-0011-07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引文格式]袁媛,刘懿莹,蒋珊红.第三方组织参与社区规划的协作机制研究[J].规划师,2018(2):11-17.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Third-party Organization In Community Planning/Yuan Yuan, Liu Yiying, Jiang Shanhong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planning transformation, collaborative participation with multi-stakeholder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community planning. Owing to the complex problems and various types of community and the limitation of planners’ communication skills, third-party organization need to be brought into community planning. By reviewing th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builds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third-party organization in community planning, summarizes three typical patterns: the supervisory organization based on multi-stakeholders, the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based on community-enterprises cooperation, and the squire organization based on rural elites.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ir applicabilit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ird-party organization is help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ollaborative planning, and supervis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lanning.
[Key words]  Third-party organizations, Collaborative planning,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Community planning

 

0引言

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空间重构,催生了多样化的社区类型和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加大了社区存量更新中现实问题的复杂程度。这意味着规划除了要解决空间资源分配的基本问题,更加需要调解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和矛盾冲突。学界和业界开始探索协作式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而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为协作式规划的试验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受自上而下的传统规划模式影响,规划师更多地承担技术员而非协调员的角色,公众则受自身利益和规划知识的局限,往往被动参与规划。如何高效地促进多元主体达成共识,监督规划实施,是协作式规划的难点。国内不同城市的社区规划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广州同德街低收入社区规划组建咨询监督委员会、厦门兴旺社区规划成立社企同驻共建理事会、厦门西山社区规划中的乡贤理事会等。实践表明,引入相对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组织来承担部分宣传、沟通、协调和监督工作,有利于各主体之间伙伴关系(Partnership)的良性发展,引导主动协作过程、探求有效的协作模式,提高规划实施成效。借鉴国外规划理论,笔者总结自己近5年参与的国内社区规划实践,建构第三方组织参与社区规划的协作机制,以期为国内社区规划和其他存量规划的有效推进提供参考,丰富中国协作式规划理论和实证研究。

1国内外研究综述

1.1协作式社区规划的理论进展
“协作式规划”的概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市民社会的崛起促使社区规划从传统的政府主导、精英主导向社会多元主体协作参与转变。协作式规划从民主政治平等的“沟通行为与沟通理性”[1],发展到与“网络社会”等西方社会科学新概念相融合[2],强调权威主体应主动促进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各主体之间通过平等的交流达成共识,在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证规划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
在社区层面上,协作式规划意味着地方政府、社区组织、当地居民、相关机构及合作伙伴等利益主体共同决策[4],由于现实形式发展变化多端,社区规划从决策到实践注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各主体难以避免会出现利益冲突。虽然一定程度的争执能加深各主体的互动以及对社区的深层认知与理解,但有效地调解矛盾才能真正催化社区决策的出台[5]。目前在社区规划中最常见的矛盾调解方法是构建沟通协作平台,由居民、开发商、地方政府、社区基层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主体共同参与,通过谈判和知识共享等方式达成共识[6]。为降低整体运作成本,提高社区协作规划的效率,密集的社交网络有助于参与者之间的信息流动,促进伙伴关系的形成与共同目标的实现,而社交网络所产生的规划协作效能还有可能转化为公共0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4]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