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第2期 > 规划设计 > 传统风貌区的价值评价与规划策略— 以重庆大田湾传统风貌区为例
规划设计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传统风貌区的价值评价与规划策略— 以重庆大田湾传统风貌区为例

闫怡然,李和平   2018-03-12 09:51:00
 

[摘 要]传统风貌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拓展。但相关价值评价框架与既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还不能较好地适应传统风貌区。基于此,文章提出以“格局与风貌”“建筑与场所”“历史文化”三大保护层次下的七类价值构成要素为基础的传统风貌区价值评价体系,并据此提出基于保护层次和价值构成要素分类的不同保护与更新取向的规划策略组合,并以重庆大田湾传统风貌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传统风貌区;价值评价;保护层次;价值构成要素;保护;更新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2-0073-08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 闫怡然,李和平.传统风貌区的价值评价与规划策略 — 以重庆大田湾传统风貌区为例[J].规划师,2018(2):73-80.

Value Assessment And Planning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Scene Area: Datianwan, Chongqing/Yan Yiran, Li Heping
[Abstract] Traditional scene are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extension of conservation districts, too. Due to the existing value assessment system and street protected methods can’t fit the traditional scene, the paper builds a assessment system based on seven elements from three layers(pattern and scene, buildings and space, history and culture), puts forward the protected and renewal strategy profile with different layers and elements, and does an empirical study with Datianwan of Chongqing case.
[Key words]  Traditional scene area, Value assessment, Protected layer, Value element, Protection, Renewal


0引言

城市历史风貌对塑造城市特色和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城市历史风貌的传承与展示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秉承“应保尽保”的历史保护原则,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武汉和重庆等多个城市对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了拓展,提出了具有准历史文化街区地位的“传统风貌区”①地方概念[1-5],且部分城市颁布实施了传统风貌区保护的相关法规、条例②。传统风貌区作为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正逐渐受到关注。
有学者认为,传统风貌区“(历史遗存)改动较多”,“已不适合用历史文化街区较严格的方式进行保护”[6],也有学者将传统风貌区的特征概括为历史性、非均质性、多样性、生活性和改造性[7]。虽然传统风貌区与历史文化街区同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但是两者特征不同,所以价值评价与保护策略应具有各自的特点。然而,目前以传统风貌区为评价对象的价值评价研究还不多,相关研究又多集中于历史文化村镇[8-9]、历史地段[10-11]、历史街区[12-13]和历史文化街区[14-15]等概念,对保护更新理论的研究也仅在一些先发城市有实证研究[3,16-20]。因此,需要探索针对传统风貌区特征的价值评价体系,并细化传统风貌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策略。
  
1传统风貌区的价值评价

通过对传统风貌区价值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相关评价框架多以价值构成为出发点[14 -15],或从综合价值的角度进行价值评价[10,21-22]。在价值评价目的方面,现有传统风貌区价值评价的研究多为对多个对象的评优遴选[23],直接以价值特色为出发点进行评价的研究不多,且多见于历史文化村(镇)[8-9]。因而,价值评价指标与评价目的对保护更新的指导性不强。某一传统风貌区的价值特色来源无从或较难体现,既有价值评价框架在保护与更新中的直接指导作用略有不足。
  
1.1传统风貌区价值评价体系建构思路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传统风貌区的价值评价应更好地体现自身特征。传统风貌区在空间形态、价值构成要素和主导价值等多个方面具有特殊性。首先,传统风貌区在地段主导功能上与历史文化街区(以“商业型”“居住型”为主)存在较大差别[24],传统风貌区的主导功能更加多样,加之长期处于非法定保护框架下,传统风貌区的历史遗存较少,在空间形态上具有多样性;其次,传统风貌区整体的历史文化价值普遍较历史文化街区低,各个层次的价值构成要素并非均具有重要保护价值,常表现出某个层次的价值构成要素具有重要价值(群组景观、个体历史文化资源要素或非物质要素);最后,传统风貌区在历史文化价值不甚突出的情况下,以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主要价值构成为切入点的价值评价,在价值指标权重确立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此,传统风貌区的价值评价应从物质与非物质的保护层次入手,并将价值评价化繁为简,聚焦重要的历史性相关价值,明确保护规划中应当保护的价值构成要素,在坚守保护底线的基础上明确更新方向。
同时,地方确立传统风貌区,就是对这一地段整体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可和优劣遴选③,所以传统风貌区的价值评价应该“服务”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传统风貌区的价值评价应以多层次的价值构成要素为切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6]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