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第1期 > 系列专版 > 珠江三角洲村镇混杂区空间规划与管治策略
系列专版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珠江三角洲村镇混杂区空间规划与管治策略

谭宇文,王 磊,熊丽芳   2018-01-30 09:57:26
 

[摘 要]文章结合当前珠江三角洲普遍存在的村镇混杂区问题,以佛山为例,分析在镇街主导的发展模式及集体产权的制度背景下村镇混杂区的空间规划体系协调整合及相关政策发展历程,并结合当前国家空间规划政策提出分区分级的空间管控策略框架,强调空间规划布局与配套机制政策相结合,形成体现全域空间发展特点、实施应用性较强的空间管治模式。
[关键词]村镇混杂区;空间规划;空间管治;珠江三角洲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1-0126-06 [中图分类号]TU984.17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谭宇文,王磊,熊丽芳.珠江三角洲村镇混杂区空间规划与管治策略[J].规划师,2018(1):126-131.

Spatial Planning And Governance Of Desakota Area In Pearl River Delta/Tan Yuwen, Wang Lei, Xiong Lifang
[Abstract] As to the problems of desakota area in Pear River Delta, with Foshan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spatial planning and governance with town-oriented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 system, puts forward a spatial control framework with national policies. It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of spatial planning and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realizes a regional and effective governance model. 
[Key words]  Desakota area, Spatial planning, Spatial governance, Pearl River Delta

0引言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的农村工业发展迅猛,产生了自下而上的集体用地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村镇地区非农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蔓延,形成一种农业与非农业活动高度混合、城乡土地利用混杂、社会经济结构急剧变化的城乡过渡地域,其空间景观与城乡结合部(City-village Combination Section)、城市边缘区(Urban Fringe)、城乡融合区或城乡一体化地区(Desakota)等较为类似,被称为“村镇混杂区”。据相关研究统计,珠三角村镇混杂区大致包括广州的花都区、番禺区和南沙区,深圳关外大部分区域,以及佛山、东莞和中山除中心城区外的区域,总面积在1.1万平方公里以上,占珠三角地区面积近28%。由于特殊的形成机制和外在形式,村镇混杂区在相对长的时期内将稳定存在。因此,在传统外延式土地利用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对村镇混杂区的城乡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成为必然选择,但同时也面临空间碎片化、环境质量差及配套服务不足等多重治理难题,传统的空间规划思路与方法已难以应对当前的治理难题。
2000年以来,珠三角采取行政区划兼并、“三旧改造”、“村改居”及留用地制度等政策逐步加强对乡村的发展管控,但空间发展权益界定的缺位导致对乡村地区的空间管制难以奏效,同时统筹整体的“顶层设计”的缺乏也使各类政策手段难以协同。因此,亟待构建一个统领全局的共识性空间框架,并以此整合各类相关管控政策,实现村镇混杂区的可持续发展。
自2015年起,我国自上而下开展“多规合一”“空间规划”等多项试点工作,持续探索从规划技术完善到体制改革创新的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立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高度,完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与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线”);实施乡村振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结合上述战略方向,本文以空间规划的编制为契机,探索优化空间管控的政策,完善村镇混杂区的治理;在明确并严守“三线”的基础上,探索以“空间政策分区”为抓手统筹与整合相关政策设计,促进村镇混杂区形成有机更新的空间秩序与良性机制,实现向现代化城市地区有序转变的目标。
佛山作为典型的村镇混杂地区,不少学者已从产权关系、开发模式及制度设计等方面探讨其空间治理模式,但鲜有结合空间规划改革进行的研究。因此,本文以佛山为例,进一步深入探讨村镇混杂区空间规划与管治策略。

1珠三角村镇混杂区的内涵与特征

1.1地区概况
村镇混杂区源于珠三角村镇工业化时期,在传统村镇和农耕空间基底上,珠三角发育形成村镇工业园、外来人口居住区及创新科技园区等多种新型载体,城乡各类功能叠合,市、区、镇街和村庄多层管理与诉求叠加,村镇地区成为多种要素互相流动、交汇与激烈博弈的区域,形成了“城非城、村非村”的村镇混杂区(图1)。其中,珠江西岸的佛山(以南海区、顺德区等为代表)、中山等尤为显著,由卫星图上可看到由居民点宅基地、工业区及城市功能侵入区混合构成的村镇混杂单元在宏观尺度上不断蔓延。这种基于非农化的村庄集合模式具有“统筹单位”和“土地产权”两大突出特点:①以农村集体组织为统筹单位,在村域尺度统筹发展;②以集体土地产权为主进行土地开发。

1.2存在问题
近年来,佛山通过实施“村改居”及城乡统筹相关政策措施,94%以上的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9]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