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创新集聚区的规划建设是以创新发展机制为基础的空间生产行为。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有关创新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但是对创新集聚区功能机制的认识尚不明晰。文章在对创新发展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选择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对创新发展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功能机制及其空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创新集聚区的功能构造及其空间组织模式,并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其发展规律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空间培育对策。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是解释创新集聚区发展机制的重要理论工具,对我国创新集聚区具体规划建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新集聚区;创新发展;生态系统;发展机制;空间对策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12-0042-0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王纪武,刘妮娜,张雨琦.创新集聚区发展机制及空间对策的实证研究[J].规划师,2017(12):42-48.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Spatial Strategy Of Innovation Cluster/Wang Jiwu, Liu Nina, Zhang Yuqi [Abstract]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cluster is a form of spatial production based on innovation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China has carried out a lot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clusters,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is not clear yet.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 of innovation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mponents, function mechanism, and spatial interac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innovation ecological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mode. With the case of Chengxi sci-tech innovation corridor of Hangzhou, the paper summarizes its development rules and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spatial cultivation strategies. Innovation ecologic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theory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cluster, and it helps guide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cluster. [Key words] Innovation cluster, Innovatio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system, Development mechanism, Spatial strategy
0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1],创新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根据创新理论,创新是对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相联系的构成要素的重组,具有异于工业经济的发展范式[2]。创新发展范式研究经历了基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线性创新发展范式和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的非线性创新发展范式两个阶段[3],非线性创新发展范式的最新研究显示,创新发展范式具有网络链接、系统集成等特征[4]。根据创新发展范式的特征,不同学者开始借鉴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对创新发展的功能构造和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创新生态系统概念和理论[5-6]。2004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在研究报告《维护国家的创新生态体系》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概念[7],体现了创新模式由关注系统中要素的构成向关注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动态过程转变[8]。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是基于相关创新要素,以某种生态关系相互作用而提出的一种非线性创新模式,并已成为解释和指导创新发展的重要理论工具[4]。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有关创新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但是对创新集聚区的空间机制及组织模式的认识尚不明晰。目前,我国对创新集聚区的相关研究主要为对其构成要素、动力机制和培育机制等方面的研究[9-12],尚缺乏对指导创新集聚区具体规划建设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创新集聚区具有与传统的工业园区、城市功能区不同的功能机制,基于传统的规划理论方法而展开的空间规划,已很难适应创新发展要求。一方面,我国在广泛地推进创新集聚区的发展建设;另一方面,欠缺针对性的理论方法极易导致创新集聚区规划科学性、适用性和规范性的缺失。 创新集聚区是创新资源与要素的集聚空间,是创新生态系统的空间存在形式。以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要素”和“生态机制”分析为基础,并转换为具有操作性的“功能结构”和“空间机制”,可以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落地”,为研究和指导我国创新集聚区的发展决策与规划建设提供适用的理论工具。
1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机制”分析
1.1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是根据创新发展的机制与过程,应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创新发展规律与对策的理论[1]。一些学者从概念、结构、功能和要素等不同角度对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理解。杜勇宏、李万等人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创新群落与创新环境之间以及创新群落内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4,13]。冉奥博、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