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12期 > 规划设计 > 城市重点地区线型水域空间微设计策略— 以天津市海河中心段水域空间为例
规划设计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城市重点地区线型水域空间微设计策略— 以天津市海河中心段水域空间为例

孔俊婷,刘 菲,孙 瑞   2017-12-26 09:50:17
 

[摘 要]文章从生态视角出发,对线型水域空间建设进行研究,选取天津市海河中心段水域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梳理水域空间演变历程,分析水域空间存在问题,从微气候、微空间、微功能、微交通和微文化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构建城市重点地区线型水域空间的微设计策略,旨在为城市水域空间的修补改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线型水域空间;微设计;天津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12-0056-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孔俊婷,刘菲,孙瑞.城市重点地区线型水域空间微设计策略 — 以天津市海河中心段水域空间为例[J].规划师,2017(12):56-61.

Micro Design For Urban Linear Water Space: A Tianjin Case/Kong Junting, Liu Fei, Sun Rui
[Abstract] From the ecological viewpoint, the paper takes Haihe river of Tianjin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linear water space. By clearing the evolu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water area, the paper puts forward design strategy from micro-climate, micro-space, micro-function, micro-traffic, and micro-culture sides, provides experience to the renovation of water space.
[Key words]  Linear water space, Micro design, Tianjin

 

0引言
  
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城市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严峻形势。随着“海绵城市”“城市双修”“气候适应型城市”等国家战略方针的相继提出,保障人居环境、补足城市短板已成为现今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线型水域空间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的交错地带,对其特定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的修复与修补工作一直是规划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本文选取天津市海河中心段水域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构建微设计策略,以优化城市功能空间,促进水域空间的修补改造。

1城市线型水域空间与微设计

1.1概念界定
1.1.1城市线型水域空间
城市线型水域空间指围绕在河流周围的自然和人工空间环境,包括河流、水陆过渡区空间及周边陆域空间。相较于城市其他远离河流的区域而言,其更强调自然界河流资源与人类社会的有机共生,其“空间”范围内的城市建设活动应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协调水域空间自然资源保护与水域空间生态条件利用的关系。根据不同分类方式,城市线型水域空间可划分为多种空间模式。笔者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河流水体形态、路网结构和城市中心区位置三种分类方式,对城市线型水域空间模式进行分类,具体如表1所示。本文的研究对象—海河中心段水域空间属于S形河流形态、城市中心区跨河布置及混合型路网结构的水域空间模式,生态环境与功能结构较为复杂,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扰动较大。
1.1.2微设计
微设计源于对现今设计问题的反思,着眼于对细小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强调在已有建设基础上挖掘新的突破点,寻找现有技术的可行性,提倡“人—物—环境”和谐共生。根据水域空间设计的整体性、适宜性和多样性原则,可将微设计划分为微气候、微空间、微功能、微交通和微文化五个方面。
(1)微气候,指城市线型水域空间近地层大气的小范围地域气候。水域空间的绿地与水体能够有效调节微气候,增强区域环境舒适度。
(2)微空间,指线型水域空间既有的历史与环境,强调以最小化的空间改动为前提,实现空间价值的提升。
(3)微功能,指线型水域空间所包含的外向型功能和内向型功能。要实现线型水域空间的功能更新,不能单纯依赖外部人力财力,而应在充分了解现有资源条件、地域文化和生活气息的基础上,逐渐对现有功能进行升级,形成可识别性强、关联性高的功能结构。
(4)微交通,指合理健全的线型水域空间交通系统,采用街巷交通分流与共享接驳出行,保障水域空间的可达性,从而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增加滨水活力。
(5)微文化,指新型水域空间文化形式,具有多样化、即时化和人文化等特征。其将水域空间更新延伸为融合情感设计的系统工程,辅助水域空间文化内涵的传递。

1.2关系明晰
城市线型水域空间以河流资源为导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如“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苏州,“一城汇两江,两江拥四岸”的重庆,“河流曲似九回肠,城郭环湾水一方”的天津。同时,线型水域空间串联起城市中分散的点状和面状水域空间,形成规模化、网络化运作模式,在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和水环境方面协同发挥效用。然而,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线型水域空间建设弱化了河流与城市中心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关系,而且对于历史文脉、人性化理念和生态价值的关注度不够。
在城市双修政策的指引下,城市线型水域空间面临绿色可持续化的提升更新。所谓提升更新,并非传统意义上“大刀阔斧”式的改造,而是强调城市重点地区的修补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