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城中心区往往面临与城市现代发展需求不匹配的困境,出现功能衰退、环境品质较差和空间活力下降等问题。因此,如何在城市更新浪潮中再次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众多老城中心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嘉兴子城概念规划为例,探讨了开放性保护、空间肌理延续与创新、小尺度步行空间体验设计、多维度创新打造“心理地标”四种更新策略,以期能为老城中心区活力塑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老城中心区;活力塑造;嘉兴子城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12-0062-0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王骏,陈卉,徐杰.老城中心区活力塑造策略 — 以嘉兴子城为例[J].规划师,2017(12):62-66.
Creating Vitality At Old City Centre : A Jiaxing Zicheng Case/Wang Jun, Chen Hui, Xu Jie [Abstract] Most old city centers can’t satisfy the modern development with problems such as functional declinie, low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weak vitality . creating the vitality of old city centre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 The paper takes the concept plan of Jiaxing Zicheng as an example, puts forward four renewal measures: open protection, spatial texture continuation and innovation, small-scale walk space design, and psychological landmark construction. [Key words] Old city centre, Vitality creating, Jiangxing Zicheng
0引言
老城中心区一般作为城市的发源地,历经较长的发展时间,成为建成区空间结构的核心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城市的发展繁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承担着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和特色空间的重担。时至今日,老城中心区仍在各方面影响城市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是城市中最具活力、历史层叠及富有魅力的场所[1]。但三十余年来我国飞速的、粗放式的城市化建设,使老城中心区的沉疴痼疾更为加剧。老城中心区功能衰退往往形成功能空心化,为区域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虽然我国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背景和文化底蕴等差异很大[2],但是老城中心区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误区具有一定的共性。与新城开发等从零开始、自上而下的规划不同,老城中心区更新规划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如何自下而上地从街坊尺度出发,探索因地制宜的活力塑造策略。嘉兴子城概念规划就是从街坊尺度出发的,通过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合理利用遗址价值、强调空间尺度人性化和功能多样化等手段,精细化地再塑老城中心区的活力。
1老城中心区更新的常见误区
1.1商业多、体量大不等同于活力高 长期以来,老城中心区常被狭义地理解为商业中心,其商业空间被认为是最能吸引人群聚集的场所。我国老城中心区的更新模式多表现为大幅增加商业商务功能。然而,单一的商业商务功能无法满足老城中心区对历史文化、休憩居住等的复合需求,抹杀了老城中心区应有的特色与活力,一些城市将重心转向中央活力区(CAZ)的建设[3]。同时,超过城市商业承载力的盲目扩张,将增加城市的负担。 随着商业模式的更迭,单一商业功能的城市中心必将成为过去式:商业1.0时代—20世纪90年代之前,以中型规模的国有百货大楼为主要依托;商业2.0时代—1990~2013年,体量巨大的商业综合体在全国各地兴建,其沿街封闭,街区功能单一,缺少人文关怀细节,使商业中心逐渐失去原本的“魅力”,社会效应减弱;商业3.0时代— 在当下,体现市民新生活方式需求的新型消费体验中心受到热捧。 以嘉兴为例,其目前共有已建、在建及待建的商业综合体近20个,人均商业面积已远超中小城市的合理标准,位居浙江省第一位。然而,包括万达广场在内的众多知名商业中心都门可罗雀,“商业巨舰折戟沉沙”。
1.2复古建筑不等同于延续历史 许多城市只看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将历史文化的传承简单地理解为物质层面的表达。“拆旧建新”的 “假古董”或许能较快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无益于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从长远来看必将失去存在的基础[4],造成大量“保护性破坏”现象的出现。例如,成都宽窄巷子60%的建筑被新建的仿古建筑取代,采用的都是新结构与新材料;上海新天地只保留了“中共一大”会址,建筑风貌只停留在表面。虽然这些项目均算是成功的商业开发案例,但是并非旧区改造的典范。在目前的老城中心区更新项目中,绝大多数并没有对老城文化传承、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活力体验设计等进行综合思考,而注重复古建筑立面打造这种“新瓶装旧药”的方式却受到追捧。
1.3尺度大不等同于地标 在老城中心区,街区、街坊、城墙、门头、亭台楼阁或任何一个建(构)筑物都可以成为老城的地标。无论何种形式,这些地标均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但近年来,许多地标建筑或公共空间片面地追求“大、新、奇”的视觉效果,忽视了其历史意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5],造成空间无序、体量突兀及缺乏人性化等问题,导致城市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