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11期 > 规划设计 > 南方丘陵地区城市规划地域性应对策略 |

规划设计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南方丘陵地区城市规划地域性应对策略 |
许乙青,刘 博,黄 娇 2017-12-05 09:54:42 |
|
[摘 要]因地形、气候等影响形成的地表自然径流是南方丘陵地区的基本生态特征。丘陵地区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导致地表自然径流被破坏甚至消失,而目前丘陵地区城市规划研究缺少较完整的地域性规划理论体系。文章从保护地表自然径流出发,从城市结构、城市道路、城市绿廊、城市排水、城市竖向和城市空间六个方面探讨丘陵城市规划策略体系。 [关键词]地表自然径流;丘陵城市;城市结构;规划策略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11-0085-09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许乙青,刘博,黄娇.南方丘陵地区城市规划地域性应对策略[J].规划师,2017(11):85-93.
Regional Planning In Hilly Area Of South China/Xu Yiqing, Liu Bo, Huang Jiao [Abstract] Surface runoff which is influenced by natural terrain and climate is the basic ecological character in the hilly area of southern China. The traditional plan has destroyed the surface runoff, and the existing planning research is weak about the regionalism.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urface runoff, the paper explores a regional planning system from urban structure, roads, drainage, vertical design, and urban space viewpoints. [Key words] Surface runoff, Hilly city, Urban structure, Planning strategy
丘陵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是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分布数量较多与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南方丘陵地区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等,地形高低起伏,坡度和缓,降水充沛。以雨水径流和自然水体相连接形成的地表自然径流系统是南方丘陵地区的重要自然特征和生态支撑体系。在城市化进程中,丘陵城市盲目模仿平原城市的开发方式,导致地表自然径流在粗放的发展模式中逐渐消失,城市洪涝、水土流失、工程造价高及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等理念的提出,个性化和生态化成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1丘陵地区城市规划相关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关于丘陵地区城市规划的研究主要围绕丘陵地貌、丘陵水文和丘陵景观格局等自然特点展开,缺少全面的以自然径流为研究主体的丘陵城市地域性应对策略体系。 在丘陵城市结构方面,主要是研究受地形和水系影响的城市用地发展模式和城市功能区的空间组织方式,缺少以径流作为城市结构骨架,以流域作为城市发展基本特征的系统性研究。在城市道路方面,主要是研究如何解决丘陵地形与道路的矛盾,如林诗金等人提出了适应丘陵山体的道路平面结构形式;查道华等人主张用工程技术手段在道路纵断面方面优化道路;蒋明成等人认为道路应该适应丘陵城市的自然水系,采取避让的方式保护丘陵生境,但没有对城市道路与水系结构的契合方式进行相关研究。在城市排水方面,研究以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管网建设标准为主,如吴薇等人提出了通过优化排水设计参数、完善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法提高城市管网排水效率;徐云辉等人认为合流制的排放方式能补充丘陵地表水源,同时应采取措施过滤污水。在丘陵生态排水方面,许乙青等人提出了以水系作为雨水的主要排涝通道,利用生态基础设施形成完整的雨水排放系统,但在污水排放及雨污联动方面缺少相关研究。在城市竖向方面,研究以传统的竖向方式改善为主,对基于丘陵城市的水系特征和重要作用的城市水系—道路—排水一体化竖向控制研究较少,如郭树河等人在原有竖向规划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雨、洪(潮)及场地排水等对道路竖向的影响。在城市绿色廊道规划方面,研究以围绕山体、水体的绿地系统规划为主,对丘陵绿色廊道布局以及与自然径流融合方面的研究较少,如孙可等人总结了当前绿地规划的主要方法;王宇等人分析了丘陵绿地规划联系度和可达性差的问题;方四文等人认为丘陵绿地规划应以城市山水格局为主要骨架;许乙青提出了以丘陵“雨足迹”为主的丘陵绿地系统。在城市地域特色规划方面,“山水城市”的格局在南方城市规划中的认可度较高,当前研究主要从视觉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保护的角度营造城市格局,如蒋明成等人从建立“显山露水”的城市对应系统入手,强调格局的景观组织序列;肖娜等人强调人文要素在山水格局中的重要性;谭瑛从景观生态格局的角度出发,用定量的方法计算出城市生境网络;周艳华等人将丘陵山水在维度上和区域上进行区别对待。目前对山水格局的研究仅局限在城市宏观维度上,对于多维度格局的研究和基于视域的控制研究较少。
2丘陵地表自然径流特征
丘陵地表自然径流是气候与地形的共同产物,是指受丘陵地形影响,雨水在地面、壤中流动,将已存在或需要修复的河流、湖泊等具有统一归宿的集水区串联起来的汇水路径,常位于地势低的丘陵谷地。 根据Richard T. T. Forman关于水系形态的研究[1],丘陵地表自然径流属于典型的树枝状结构。不同于均质的网络结构,树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