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11期 > 规划设计 > 吉首市山地城市双修模式与规划实践
规划设计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吉首市山地城市双修模式与规划实践

孙燕红,潘兆宇,周 配   2017-12-05 09:54:02
 

[摘 要]文章针对山地城市双修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山地城市双修的总体思路,以湘西吉首市为代表案例,因地制宜地提出生态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模式、城市功能提质改造模式、特色风貌塑造与旅游带动模式三大城市双修模式,从生态网络构建、生态廊道建设、生态产业规划、文化旅游开发、城市品牌和特色风貌塑造等方面对城市双修实践展开探讨,并提出规划指引,以期为推进山地城市双修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字]山地城市;城市双修;吉首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11-0094-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孙燕红,潘兆宇,周配.吉首市山地城市双修模式与规划实践[J].规划师,2017(11):94-99.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ountain Cities, Jishou/Sun Yanhong, Pan Zhaoyu, Zhou Pei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ssues of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in mountain cities,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thinking, and takes Jishou city as an example, puts forward three models of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y and urban construction, urban function improvement, urban style creation and tourism promotion. The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se models from ecological network, ecological corridor, ecological industry, cultural tourism, urban brand, and urban style viewpoints, puts forward the planning guidance,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in mountain cities.
[Key words]  Mountain cities,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Jishou city

 

山地城市兼具生态重要性与生态脆弱性的特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的开发与利用范围逐渐扩大,山地城市因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规划建设较之平原城市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更尖锐的矛盾。山地城市双修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影响重大,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关键区域。
城市双修包括“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指借鉴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借鉴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1]。为落实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精神,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了《湖南省城市双修四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实施包括山体修复工程、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废弃地再利用工程、违法建筑拆除工程、道路通畅工程、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工程、特色风貌塑造工程、城市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和城市安全运行效率工程在内的“十大工程”。开展山地城市双修工作是治理“城市病”、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2]。山地城市双修工作的推进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山地特色景观风貌,实现城市发展由速度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山地城市双修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建设用地相对紧张,城镇建设水平较低
山地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生态系统脆弱,工程和地质灾害易发。受山地地形条件限制,其能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较为有限,多集中于地势比较平坦的平地,且狭长的河谷地带又是生态环境的敏感区,滑坡、坍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多,建设成本较高。考虑到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山地城市用地限制较大,并存在一定程度突破土地利用规划用地限制的情况。在土地资本化的驱动下,山地城市建设用地呈现低效化、碎片化特征,开发效益较低,加剧了城乡建设用地紧缺的矛盾[3]。同时,山地城市建设存在道路狭窄、路况不佳,供水、污水处理和环卫设施不齐全,城镇建设品质有待提升等问题。

1.2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逐渐显现
山地城市生态环境优越但开发成本较大,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和景区建设,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态意识,山地城市对循环经济、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落实不到位,导致工业企业存在资源能源浪费、大量污染物外排的现象,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逐渐显现,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

1.3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升
山地城市处于山区腹地,区位交通条件欠佳,对外连通度较弱,区外合作和经济发展受限,扶贫攻坚的压力较大。受大规模用地需求和物流交通运输高成本的限制,大型工业企业进驻较少,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山地城市可用于城市基础建设的资金有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24]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