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11期 > 系列专版 > 成都市小街区规划研究
系列专版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成都市小街区规划研究

彭 耕,陈 诚   2017-12-05 09:47:17
 

[摘 要]当前,推行街区制成为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文章立足于成都市推行小街区的建设需求,在确定小街区的概念、内涵、特征与分类体系的基础上,界定了不同类型的小街区空间尺度,分维度地研究了小街区规划,有效促进了小街区规划的落地,为相关实践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小街区;空间尺度;成都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11-0141-0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彭耕,陈诚.成都市小街区规划研究[J].规划师,2017(11):141-147.

Small Block Planning In Chengdu/Peng Geng, Chen Cheng
[Abstract] Block system is a useful measure to solve metropolitan problems, improve urban governance and lea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 of small block in Chengdu, the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content, character,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small block, and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discusses the small block planning and makes reference to other plans.
[Key words]  Small block,Spatial scales, Chengdu


1小街区规划的背景与意义

成都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尤其是二环路以外的大部分区域,大宗用地开发较为普遍,“宽马路、大街区”的建设模式使城市陷入“大城市病”困局,导致出行距离过长、交通通行效率低下、街区宜居性不高、活力缺乏和邻里归属感丧失等一系列问题。
基于对城市发展现实背景的认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要求,成都市将小街区规划作为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在充分认识其传统城市空间“人性的尺度、紧凑的肌理、宜人的步行环境、丰富的街道生活”等特征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更宜居、更绿色、更方便、更安全的小街区空间模式,推进城市治理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2小街区规划研究框架

研究将小街区概念界定为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开发强度适中、土地功能复合、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同时,在对小街区的规模尺度进行界定时,研究考虑到小街区主要应用于以居住、商业服务业设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绿地与广场等用地功能为主的街区,而商业商务型街区和居住型街区与居民生活联系最紧密。因此,研究尝试将小街区划分为商业商务型小街区和居住型小街区两种类型,分别研究其空间尺度。
研究对玉林片区、大慈寺片区、少城片区、马鞍东路片区、人民北路片区、川音片区和金融城片区等成都市已形成的小街区典型片区进行分析,发现除街区尺度之外,小街区典型片区具有“密路网、窄路幅、慢出行”“近人尺度、优美界面”“多元功能、宜人生态、厚重文化”的特征。例如,玉林片区整体路网密度达13.36 km/km2,具有“路—街—巷”的道路体系,道路宽度约为14 m,两侧建筑以多层为主,建筑体量近人。此外,玉林片区内部“插花式”地分布着较多尺度宜人、便捷可达的小游园和微绿地。大慈寺片区的路网密度高达14.13 km/km2,街巷整体宽度为8~15 m,形成了高密度的慢行街巷系统,并通过二层连廊、地下通道将地下、地面及屋顶空间连接,形成立体复合化慢行系统。大慈寺片区内低层院落式建筑形成连续、统一的建筑界面,各具特色的街道与主题广场汇集了商业、旅游、餐饮和休闲等功能。
同时,小街区规划除关注街区尺度外,还应重点对路网密度、慢行体系、交通组织和公共交通等小街区模式下的道路交通,以及涉及建筑密度、建筑退线控制和连续界面控制等小街区形态控制的内容、功能与配套、文化等因素进行分维度研究,形成相对完整的小街区研究框架(图1)。

3小街区规划的分维度研究

3.1街区尺度
3.1.1商业商务型小街区尺度
商业商务型小街区在本研究中主要指符合小街区基本特征的城市商业商务集聚区,包括城市主、次级综合性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但不涉及体育中心、专业市场和会展中心等专业型公共活动中心区域。影响商业商务型小街区尺度合理取值的因素有多种,研究主要从以下五方面探讨成都市的商业商务型小街区理想尺度:
(1)基于联合国人居署提出的可持续社区建设原则,按照联合国推荐的高效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街区的尺度应控制在1.2~1.3 hm2。
(2)基于对国外常见的具有小街区特征的典型城市街区尺度的研究,如西雅图市中心区、波特兰市、柏林市中心区和东京银座副中心等,发现不同大洲的城市街区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于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城市街区尺度稍大。经统计分析,所有典型城市的平均街区尺度多为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9]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