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10期 > 世界城市日专版 > 从效率到品质:建构公共休憩空间的珠三角村镇工业化地区城镇更新路径
世界城市日专版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从效率到品质:建构公共休憩空间的珠三角村镇工业化地区城镇更新路径

李建学   2017-10-23 16:49:09
 

[摘 要]珠三角传统产业镇处于转型升级阶段,但城镇更新、产业升级与城镇空间品质提升并不同步,根本原因是以经济最大化为价值导向的粗放式发展路径无法协同空间的经济属性和品质属性,导致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及空间品质滞后于经济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总结珠三角地区以公共休憩空间引导城镇更新的经验,提出在村镇工业化地区产业升级及城镇更新过程中应从转变设计理念及范式、创新空间设计路径和建立休憩空间运营管理新机制等方面提升空间活力及品质,推动珠三角村镇工业化地区产业转型与品质提升协同发展。
[关键词]空间品质;公共休憩空间;村镇工业化地区;城镇更新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10-0070-06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李建学.从效率到品质:建构公共休憩空间的珠三角村镇工业化地区城镇更新路径[J].规划师,2017(10):70-75.

From Efficiency To Quality: A Renewal Approach Of Industrialization Area In Pearl River Delta Base On Public Rest Space Construction/Li Jianxue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towns in Pearl River Delta is in a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tage, but their renewal, industrial upgrade, and spatial quality promotion are non-synchronous. A extensive model which takes economy as the value guidance can balance the spatial economy and quality, the town public service level and spatial quality lag behi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renewal experience in Pearl River Delta, suggests that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own renewal should change design idea and model, innovate a new design approach, build a new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rest space. Thus, improves spatial vitality and quality, advances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quality promotion.
[Key words]  Spatial quality, Public rest space, Towns industrial area, Town renewal


1空间特征:功能碎片化,空间品质低

“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传统发展模式导致珠三角村镇工业化地区①的产业用地无序蔓延,部分专业镇现状建设用地占镇域面积比重甚至超过50%。用地功能以产业为主,服务及休憩等功能严重不足,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人均公园绿地均低于国家标准。
用地布局呈现“马赛克化”现象。传统马路经济驱动模式造成产业用地沿公路分层布局,工厂见缝插针,包围村镇居民区,形成“村+厂+城”交融的功能空间特征,城镇环境品质与经济规模倒挂。
村镇工业化地区是珠三角中心城市外围主要的城镇化动力源头,其服务功能欠缺、功能布局碎片化,折射出空间品质低下。对居民而言,难以在当地获得超出基本生活所需的多样化生活体验;对企业而言,难以获得优质的创业环境及配套服务。可见,空间品质的提升是村镇工业化地区转型升级的空间诉求,也是转型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

2现实困境:产业升级与城镇更新不等于城镇品质提升

村镇工业化地区的更新及提质主要表现在物质环境的重构、产业链条的延伸及业态的更新,目前升级改造重点聚焦于产业附加值的提升及土地价值变现,主要表现在产业园区的业态更新及旧村整体改造,包括产业区转型为展贸区、增加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及旧村或旧厂房改为商业或居住地产项目等。以点状的更新项目为主,虽然城镇更新使空间密度增加、建筑形态改变和基础设施完善等,但仍难以对城镇品质产生根本性影响,主要原因为:2.1宏观层面:缺乏整体预控,生态基底受破坏
在工业化初期,产业发展由资源驱动,主要是依托廉价的土地及劳动力资源,产值提升的主要途径是扩大生产规模;地方政府、居民等均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缺乏对生态空间的整体预控;产业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厂房沿河涌等生态廊道布局,未建设用地以基本农田及山地居多,绿化景观界面及通风廊道被产业用地侵蚀严重。

2.2微观层面:无法协同空间的品质属性和经济属性
空间的品质属性特征表现在公共性、功能多元化及使用的普惠性,经济属性表现在私密性或半私密性及功能单一性、使用的有偿性(图1)。城镇转型及更新过程中往往出现空间品质下降现象,原因如下:
(1)权属分散,难以启动成片改造。工业及住宅用地使用权在不同权属人手中,部分产业用地存在权属多次交易流转的情况,在空间更新的属性及时序上难以统筹安排,也难以在统筹开发中达成一致开发意向。
(2)个体为更新主体,以利益最大化为依归。个体在产业镇更新过程中,倾向于通过改变用地性质、提高建设强度获得更高的收益,产业用地改造以商业设施及住宅为主、以产业为辅,除被征收的土地外,不涉及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及环境品质。
(3)政府主导城镇更新,公共性难以兼顾。公共设施及公共空间在城镇更新中被视为纯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