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已经成为长久以来困扰我国大中城市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虽然许多城市推行了绿色交通理念,但是实践表明绿色出行的普及仍旧困难重重。为了更好地把握绿色出行的内在规律,文章选取了武汉市8个典型街区作为样本,从城市中微观的视角展开调查,通过建立街区出行的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个体和街区要素对人们出行选择的影响机理,把握多类型街区的出行主导要素,最终构建了5种出行环境布局模式,把影响机理反馈到规划管理层面,提出优化环境的具体策略和量化指标。 [关键词]绿色出行;街区;影响机理;模式优化;武汉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10-0115-08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郭亮,黄博,王冠.基于绿色出行的城市街区影响机理及布局模式研究[J].规划师,2017(10):115-122.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Layout Pattern Of Urban Blocks Based On Green Travel/Guo Liang, Huang Bo, Wang Guan [Abstract] Serious and widely existed traffic conges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which has been bother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arge cities in China for a long time, the spread of green travel behavior is far from enough to popularize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most c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rasp of the inherent law of green travel, eight typical urban blocks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samples from a microscopic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people’s travel behaviors through setting up a serie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and deduce the leading factors on green travel. At last, responding to the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level on the conclusion from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five travel environment patterns, the paper proposes solving strategies and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to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 Green travel, Block, Influence mechanism, Pattern optimization, Wuhan
0引言
个体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自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其影响下,绿色交通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重视。然而,从一些城市的实践看,个体机动化的冲击使城市交通出行的环境逐步恶化,并导致绿色出行方式比重逐步下降。这一特点在城市街区层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方式选择。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希望在城市街区层面展开调查,通过出行方式选择的环境影响机理研究,丰富绿色出行的理论,从而指导街区出行环境的优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
1研究综述
鉴于绿色出行方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许多学者从出行行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着手研究出行的基本规律,探讨出行选择机制。20世纪末以来,关于城市规模尺度、建设密度和用地混合度等城市物质空间环境对绿色出行影响的研究开始增多,主要集中在影响机制和模式策略两方面。一般认为,建设密度与绿色出行存在潜在关联,密度越高越有利于实现绿色节能减排,但有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影响微乎其微。高建筑密度、多样的用地混合及较高的公交服务水平有利于公共交通出行选择;城市规模、街区路网形式与密度也是影响出行的要素。此外,部分学者认为交通管理组织也对出行有重要影响。 但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现有研究对城市街区的出行选择影响机理、在中微观层面的分类型街区优化机制,以及街区空间环境组织层面的量化研究较少。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就城市街区环境要素对绿色出行选择的影响机理和可量化的多类型街区布局模式优化做了进一步研究。
2调研组织
2.1调研街区 城市街区一般是指由周边街道围合而成的区域,单边街道界面长200~600 m不等,具有清晰的沿街界面、完整的内部功能和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等特征。作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城市街区边界明确,可以较完整地反映用地布局和设施配置情况,容易建立起用地、交通设施等要素与街区范围内居民出行之间的动态关系,具有极大的经济、社会、环境研究意义。为深入研究不同类型街区居民的出行差异,笔者根据不同的城市区位和用地性质,选取了武汉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8个街区进行调研(表1,图1)。调研共发放问卷1 138份,回收有效问卷1 120份,最终选出符合要求的样本1 026份。
2.2调研数据 为系统了解街区居民出行选择的影响机理,研究从出行者的个体社会经济属性、个体交通特征及街区的空间环境属性这三个方面采集数据,为影响要素的提炼构建基础信息数据库。其中,反映个体社会经济属性和个体交通特征的要素统称为个体要素,街区的空间环境属性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