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10期 > 规划广角 > 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发展与规划策略研究 |

规划广角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发展与规划策略研究 |
马小毅,黄嘉玲 2017-10-23 16:41:02 |
|
[摘 要]文章利用高铁旅客发送量、客流需求和客流吸引范围等信息,从高铁对区域和城市的产业影响出发,提出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产业分析框架,并结合广州火车站、增城火车站和吉首高铁站的案例对站点周边地区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高铁对区域产业的带动模式,提出了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产业规划对策。 [关键词] 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产业发展模式;规划对策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10-0123-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马小毅,黄嘉玲.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发展与规划策略研究[J].规划师,2017(10):123-128.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Strategy For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Area/Ma Xiaoyi, Huang Jialin [Abstract] Bases on the data of traffic passenger and the demand of passenger flow, this paper present the influences of high-speed railway to urban area and urban industry development. Also, the research propose an industrial analysis framework for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high-speed rail stations. By case studying of Guangzhou railway staiton, Jishou-east staion and Zengcheng station, the research not only prove that the railway station in different area of the city has its own development mode, but also throw out some suggestion to develop a railway station when in its early phase. [Key words]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are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 Planning strategy
0引言
高速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对全球经济组织和城市空间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高铁具有高速和客运量大的特点,为城市带来接入大量客流、货流和信息流的可能。高铁站汇聚了大量区域流元素,正从传统的交通功能性节点转换成城市功能性节点。随着中国进入高铁铺开建设时代,高铁站地区日益成为国家空间政策的战略性节点[1],高铁枢纽在承载交通组织功能的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此外,高铁站的空间区位是影响站前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关于高铁站对站前周边地区影响的研究主要有两种:①高铁与产业相互关系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从宏观区域角度,通过研究不同节点可达性和城市宏观社会经济发展潜力的关系,提出高铁站对城市的影响。但这类研究不涉及高铁使用者的特征,无法解释高铁开通后会为城市及城市节点带来何种人群,以及哪一类人群的出行特征会对高铁枢纽的产业功能产生影响。②对城市功能节点层面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关注高铁站对站前地区和城市其他功能节点的影响,研究高铁站带来的不同类型客流对站前地区产业功能产生的影响,以及站前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其他变化。例如, 和Pol构建了轨道交通枢纽“三个发展区”圈层结构模型,通过引入定价模型,发现站区房地产价格和距轨道距离在100 m之内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3]。但这类研究仅从站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基地功能要素出发,缺乏对站点与城市其他功能节点发展关系的探讨。 一般认为,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产业发展与城市等级、人口规模、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例、站点区位和站点客流量等要素相关[4-6]。其中,高铁站点的区位是重要因素,尤其是站点到城市中心和其他大型功能节点的距离[7]。但目前国内很少有研究结合高铁站区位及客流特征对站前地区规划布局进行分析,且高铁站前地区产业布局及空间规划的机制特征尚不完全清晰。因此,不同空间区位对高铁站客流构成带来何种影响?这些客流都有什么差异及其会对高铁站周边产业发展和空间规划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发展必须明确的问题。本文以高铁客流特征为抓手,以3个不同空间区位的尚未建成的高铁站(或由普铁站改造而成的高铁站)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站点区位及上位规划情况作描述性分析,其次分析三者的客流资源和客流需求特征的差异,最后分析客流需求特征是如何体现在空间需求上的,并探讨不同类型的高铁站站前地区的“高铁+”空间发展模式,为高铁站点周边地区规划实践提供支撑。
1不同区位高铁站客流集散特征
空间区位之所以会对高铁站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高铁站在不同空间区位对应的时空圈范围内获得的客流资源不同,而这些客流的空间需求直接体现在高铁站周边地区的产业功能开发上。高铁站的空间区位主要通过高铁站点与城市中心距离、高铁站点与其他大型交通设施之间的联系等来衡量[8]。姚涵等人根据现有的研究将高铁站的区位分成中心型、边缘型及郊区型[9]。赵倩等人探索高铁站到城市中心距离对高铁站周边开发的影响,在分析武广高铁和京沪高铁沿线38个站点空间区位的基础上,将高铁站点划分为城市中心站、城市边缘站和城市外围站3类[10]。其中,城市中心站紧靠城市中心,一般为原有站点改造站;城市边缘站靠近主城区但与城市中心有一定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26]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