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10期 > 专题研究 > 新时期苏南典型开发区转型发展关键问题与对策
专题研究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新时期苏南典型开发区转型发展关键问题与对策

袁锦富,孙中亚,梁印龙   2017-10-23 16:38:52
 

[摘 要]回顾我国开发区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开发区转型发展贯穿始终。当前,我国开发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内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倒逼其发展转型,使其面临着诸如动力不足、效益不高等难题。文章以苏南典型开发区既有经验与探索为基础,从发展方向、产城关系、功能优化与产业升级及用地更新等角度探讨新时期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应对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开发区相关研究的深化与发展。
[关键词]开发区转型;产城关系;产业升级;空间优化;存量更新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8-0142-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袁锦富,孙中亚,梁印龙.新时期苏南典型开发区转型发展关键问题与对策[J].规划师,2017(10):142-147.

Key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The New Era, South Jiangsu/Yuan Jinfu, Sun Zhongya, Liang Yinglong
[Abstract] A review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the past 30 years, reveal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was running through all the time. At presen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with difficulties such as global industrial transition, resource shortage, low efficiency etc. The paper concludes the experience of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development zones,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from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dustry-city relationship, function optimization,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land renew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levant research development.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ity-Industry relation, Upgrade industries, Space optimization, Stock and Renewal


0引言

我国开发区的理论雏形,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全球经济地理现象—出口加工区[1]。自1984年以来,开发区逐步成为我国吸引外资、推动工业化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承担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功能。综观3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外部、内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开发区不断地发展和转型。分析发现,开发区的发展路径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是共性与异性的结合体。从共性方面看,我国开发区由单纯工业区向综合功能区转变、由功能混杂转向功能空间相对清晰,经历了从探索到成熟的变化历程。从异性来看,由于产城区位、发展动力和企业类型等要素的差异,我国开发区在转型方向、转型重点等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特征。
在经济新常态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均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开发区面临着产业动力趋弱、资源日趋紧缺和发展理念转变等挑战,以往快速发展时期被掩盖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这些挑战和问题,是开发区转型的推动力,也是阻力,亟需进行研究和思考。

1开发区转型演变历程及特征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是不断转型提升的过程。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开发区作为国家、地方发展战略的落实载体,其承担的战略职能和面临的发展问题也在不断变化[2]。从全国层面看,苏南地区的开发区发展具有起步早、数量多、层次高和类型广等特点,各发展阶段问题先遇先解,以其为案例研究分析有助于提升对我国开发区转型历程的认识和总结。开发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如下4个阶段(表1)。
(1)阶段Ⅰ:1980~1992年。
为推广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国务院批准在大连、天津、连云港和南通等沿海12个城市建立了14个国家级开发区。在这一阶段,国家实行开发区新增收入免除上缴任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而非直接给予资金的资助,给予了开发区充分的发展自主权。得益于乡镇企业的产业基础和勇于尝试的“苏南精神”,苏南地区开发区几乎与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同时起步,探索特定空间集中发展工业的发展模式。与国家级新区相似,该时期苏南开发区的工业规模、外资利用成效有限,引进的项目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技术转让、转移较少发生。
随着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苏南开发区借由独特的区位优势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财税政策、土地资源的支撑下,苏南开发区开始由纯粹的生产模式向“生产—贸易”模式转变,昆山开发区更是成为了我国首个县级市国家级开发区。这一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国开发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大幅提升,诸如美国摩托罗拉、韩国三星等一大批高技术外资项目纷纷进入,推动了我国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2)阶段Ⅱ:1992~2000年前后。
伴随着开发区财政收入返还政策的到期,我国开发区开始实行完全的分税制财政模式,以往开发区依赖国家政策获得发展优势的模式不断弱化,开发区面临“二次创业”的压力。在此背景下,苏南开发区开始认识到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并着手优化产业结构,在既有产业基础上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摆脱对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