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9期 > 规划师论坛 > 包容性规划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与编制模式
规划师论坛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包容性规划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与编制模式

何明俊   2017-09-28 09:27:39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空间中的不平衡发展和不包容所带来的社会问题逐步显现。为改变这种空间不平衡、不包容的发展状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建设包容性城市的发展目标,这必然涉及包容性规划。文章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空间不平衡、不包容的问题,基于空间平等与空间正义的角度,从逻辑起点、价值取向与编制模式等方面探讨了以政府行动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包容性规划。
[关键词]包容性城市;包容性规划;空间平等;空间正义;行动规划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9-0005-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文格式]何明俊.包容性规划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与编制模式[J].规划师,2017(9):5-10.

Logical Starting Point, Value Orientation, And Formulation Mode Of Inclusive Planning/He Mingjun
[Abstract] The spati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unbalanced and non-inclusive development in the urbanization have come out obviously in recent years. The “National Plan on New Urbanization(2014-2020)”  has set up to build inclusive cities, aimed to change the unbalanced and non-inclusive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unbalanced and non-inclusive development in urbanization, and from the viewpoint of spatial equality and spatial justice, the aspects of logical starting point, value orientation and formulation mode, discusses the inclusive planning which governmental action plan as the main content.
[Key words]  Inclusive city, Inclusive planning, Spatial equity, Spatial justice, Action plan


中国的城市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0%。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不平等、城乡差距、城市贫困及农民工等问题依然是城市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基于国家的积极倡导,包容性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规划学术界也在不断开展包容性与城市规划的研究,如包容性城市化[1]、包容性增长与城市规划范式转换[2]、包容性发展中的规划师[3]和包容语境下的规划价值重塑[4]。目前,包容性发展的概念已经广泛渗透到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如包容性城市更新、包容性城市公共空间等。包容性规划(Inclusive Planning)在西方发达国家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在中国却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公平共享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原则”,以及“建设包容性城市”的发展目标。其中,以人为本和公平共享影响到城市规划的价值取向,建设包容性城市则必然涉及包容性规划,这就需要在中国的发展语境下,从逻辑起点、价值取向与编制模式等方面对包容性规划进行研究与探讨。

1包容性规划的提出

1.1市场经济与社会分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形成了一个多元的社会。而社会分层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是市场机制的产物,也是市场活力的基础。市场机制是一种激励型、竞争型的资源配置机制,通过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变财富分配的态势。市场机制的这种特征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两个方面的作用:
其一是改变了社会结构固化的态势。在市场机制条件下,由于个人的才智、所受的教育和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以及所获得的利益、地位的差别和不均等,导致社会财富分配的差距。在此背景下,个人只要通过努力,总是存在改变自己阶层的机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所处阶层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此外,受产权、个人禀赋和劳动效果等的不同影响,在竞争状态下,贫富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这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其二是由于社会分层体现的是对资源和财产占有的差异,这必然会造成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发展和生存方式的差异,进而导致价值观念的不同,引发利益和价值观的冲突。这种冲突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还表现在城市空间的建构过程中,并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形成了空间极化、空间贫困现象,甚至为了有限资源的配置,出现了相互竞争和相互排斥的状况。潘弘祥认为,“社会分层的实质,是基于社会权力、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所形成的社会地位之间的不平等关系”[5]。如果这种不平等的关系继续扩大,必然会引发社会矛盾,甚至成为发展中的“陷阱”,威胁社会秩序。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在保障社会经济活力的同时,必然要关注由社会分层诱发的社会问题。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21]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