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9期 > 规划管理 > 基于移动社交平台的规划公众参与方法
规划管理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基于移动社交平台的规划公众参与方法

牛 强,董正哲   2017-09-28 09:22:02
 

[摘 要]规划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进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全面深入的公众参与往往意味着高昂的社会成本,从而制约了它的开展。而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平台在我国的高度普及和灵活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契机,提供了一种更加简便、高效、深入、低成本的方法。文章在总结已有案例的基础上,从移动社交平台的社交功能、媒体功能和平台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了它在规划公众参与中的作用,包括公众讨论、利益抱团、信息传播、信息互动、个体发声、趣味参与、问卷投票、众包调研和扩展挂接等。在此基础上,从规划的准备期、编制期和执行期三个阶段出发,探索了利用移动社交平台进行全周期公众参与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以便规划师更好地去利用这一大众化的工具去开展城市规划。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移动社交平台;众包;众规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9-0046-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牛强,董正哲.基于移动社交平台的规划公众参与方法[J].规划师,2017(9):46-51.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Based On New Mobile Social Platform/Niu Qiang, Dong Zhengzhe
[Abstract]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planning. However,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public participation often mean high social cost, which restricts its utilization in return. Nowadays, the highly popular and flexible use of micro-blog, WeChat, and other mobile social platforms in China have provided a more efficient, in-depth, and low-cost method to solve this problem. Base on the existing cases stud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effect of mobile social platform i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based on its social function, media function, and platform function, including the public discussion, interest aggregati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individual voice, funny participation, questionnaires, crowdsourcing research, and multi-system extension. The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general process and method of “whole period” participation on  preparation period, formulation period, and implementation period, which help to the using of this popular tool in urban planning.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Mobile social platform, Crowdsourcing, Public planning

 

0引言

公众参与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法治的进步和公众参与程序的明确,市民被赋予了较大的公众参与权,但是在大部分地区,市民进行规划公众参与的方式仍然是咨询、规划公示和意见征询等传统方式[1]。在这样的参与方式下,可以进行直接公众参与的市民数量较少,参与面较窄,并且市民难以与决策层产生直接的互动和关联,参与程度较为表浅。而移动社交平台的普及为改善这一现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机遇。
移动社交平台一般是指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联系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2]。目前使用人群较广的移动社交平台有微博、微信、QQ、WhatsApp、Facebook和LINE等。随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社交平台已经赶超了电信部门提供的电话、短信等方式,成为了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主要媒介之一。腾讯2016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微信月活跃账户数已达8.46亿[3],这个庞大的用户群体数量说明我国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手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结合移动社交平台的即时性和传播性,学界普遍认为其可以在规划公众参与中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且已经开展了部分相关研究和实践。严涵认为微博让非程序性的公众参与从幕后走向前台[4];王鹏
及其团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二次开发功能,结合WEBGIS技术,收集钟鼓楼片儿区不同人群的评价、讨论,通过社交网站发起对梅州围龙屋的关注、调查等[5];茅明睿认为微博通过裂变式的传播效应引发大量公众关注同一事件并进行大规模讨论,能够对公权力和决策层形成制约[6]。
目前基于移动社交平台的规划公众参与研究主要是对一些实践经验的总结,至于移动社交平台在规划公众参与中的作用,以及在公众参与中的一般应用方法,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梳理。为此,本文从已有基于移动社交平台的规划公众参与案例出发,分析了移动社交平台在规划公众参与中的功能和作用,梳理了城市规划全周期中基于移动社交平台开展公众参与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以便规划师更好地去利用这一新型的大众化的工具去开展城市规划。

1移动社交平台的功能及其规划应用

自从Web2.0时代以来,随着微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5]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