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9期 > 规划设计 > 城市建设强度分区规划支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以宁波市中心城为例 |

规划设计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城市建设强度分区规划支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以宁波市中心城为例 |
薄力之,宋小冬,徐梦洁 2017-09-28 09:21:13 |
|
[摘 要]建设强度分区规划支持系统旨在解决目前建设强度分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规划编制的效率与准确性。该系统以ArcGIS 10.2为软件平台,选取了模型构建器、Add-Ins插件和人机交互式操作并存的方式来进行二次开发,由强度分布、分级赋值和目标检验三大模块组成。强度分布模块可以生成指定目标导向下的强度空间分布;分级赋值模块可以对强度分布结果进行分级,并对各级赋予相应的容积率指标;目标检验模块可以检验建设强度分区备选方案对目标的达成情况。文章以宁波市中心城建设强度分区规划为例,检验了系统针对不同导向产生建设强度分区规划方案的应对能力,以及提高规划编制效率和透明性、促进多方参与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建设强度分区规划;规划支持系统;容积率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9-0052-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薄力之,宋小冬,徐梦洁.城市建设强度分区规划支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以宁波市中心城为例[J].规划师,2017(9):52-57.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Urban Density Zoning Support System: Ningbo Central City Example/Bo Lizhi, Song Xiaodong, Xu Mengjie [Abstract] DZSS(Density Zoning Support System)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actice of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urban plan. Base on ArcGIS10.2, the paper selects the model builder, the Add-Ins Plug-in and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ve operation to realize the secondary development.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modules: density distribution, hierarchical assignment, and target testing. Density distribution module can generate density space distribution under the specified target orientation. Hierarchical assignment module can be used to classify the density distribution results and assign the corresponding floor area ratio index to each level. Target testing module can check the achievement of the alternative plan of the density zoning. The paper takes density zoning of Ningbo central city as the example, tests the system’s ability to deal with different density zoning plans,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transparency of plan formulation, and promotes the advantages of multi-participation. [Key words] Density zoning planning, Planning support system, FAR
1建设强度分区规划与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
1.1建设强度分区规划 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建设强度分区规划是衔接总规层面建设强度管控原则与控规层面地块具体建设指标的中间层次,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分级分片划定不同建设强度的空间范围来给控规指标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以满足城市发展总体导向的要求。深圳(2002年)、上海(2004年)和武汉(2006年)等主要的大城市均已展开了建设强度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在经历了多轮修编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并且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经常受到质疑。而重新编制建设强度分区规划,不但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而且在时效性上也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使规划管理部门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1.2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建设强度分区方法主要为多因子叠加评价法,也就是将与强度有关的各项因子进行汇总,分别划定不同的范围、影响半径及权重,然后在空间上进行叠加评分,以此为依据划定4~6级的分区,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如总量分配)给每个分区赋予一定的强度数值或区间。 通过对已经实践的几个城市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①强度数值和空间分布不仅与城市各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还同时跨越时间、空间等多个维度,受到多项影响因素的叠加影响。②强度的数值和空间分布无法兼顾全部影响因素,必然存在“顾此失彼”。③建设强度分区规划的目标通常涉及到强度以外的城市系统,具有模糊、多元的特点;而强度政策制定的手段往往局限于强度系统自身,具有清晰、单一的特点,两者具有显著的不对应性。④强度指标具有从属性的特点,其对城市各系统的影响作用并非决定性的,或至少不是唯一决定性的,所以很难判别建设强度分区“手段”与“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⑤影响建设强度分区规划制定的各要素(如决策者的价值观、外部环境等)均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⑥建设强度分区的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复杂的“叠加替代”作用,很难清晰界定彼此之间的边界,其两两之间本身存在正相关性的可能。 因此,规划管理部门在面对建设强度分区规划决策问题时,必须处理大量的决策信息,理清各因素间复杂的关系,并考虑各限定条件变化的可能,而这些内容却大大地超出了决策者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范畴。
1.3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38]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