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8期 > 规划设计 > 基于综合量化分析的城市街区空间公共化改造— 以郑州主城区一般城市街区为例
规划设计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基于综合量化分析的城市街区空间公共化改造— 以郑州主城区一般城市街区为例

黄 晶,贾新锋,李 勋   2017-08-28 09:58:06
 

[摘 要]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决定着城市生活品质。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存量规划语境下的“小街区,密路网”导向为街道公共空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文章采用实地定点调研、与空间句法轴线地图及百度热力图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对街道空间中人行活动反映的侧重点,提取其中有效的信息,为街区空间公共化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街区;人行活动;城市公共空间;综合量化分析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8-0085-07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黄晶,贾新锋,李勋.基于综合量化分析的城市街区空间公共化改造 — 以郑州主城区一般城市街区为例[J].规划师,2017(8):85-91.

Public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Block Space Based On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Analysis: Zhengzhou Central Distict Case/Huang Jing, Jia Xinfeng, Li Xun
[Abstract] Public space defines the quality of urban life. Street spa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for urban public life. In the background of stock land planning, the direction of Smaller Block and Denser Road Network will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ace. The paper takes Field Fixed-point Research, Space Syntax Axis Map and Baidu Thermodynamic Chart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focuses of the three methods on people activities in the street. Then useful information is summariz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public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block.
[Key words]  Block, People activities, Urban public space,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analysis

建设一个具有包容性、健康和高效的城市也许是今日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对于城市,并没有简单轻松的办法,而公共空间也许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点。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祖安·克罗斯(Joan Clos i Matheu)博士曾指出:“定义一个城市特征的是其公共空间,而不是私有空间……我们需要时刻强调公共空间是一项重要的城市资产”[1]。健康、鲜活的城市公共空间能够为城市不同群体所使用,它“带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承诺,传达着友好和欢迎的信号”[2]。

1存量规划语境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机遇

近三十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也被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城市中更多的公共绿地、广场、公园和商业步行街兴建了起来[3]。然而,在这个“发展高于一切的时代”,公共空间的“数量”比“质量”显得更加重要,它“并非一个真实的存在,而是抽象的,远离普通市民的生活体验和需求”,主要“表达了决策者的意图和设计师的愿望”。在这样“宏大叙事”的体系中,许多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告别,与公共活动疏离,与实际需求对立,有的受到了无情的伤害和冷遇”,有的甚至变成背离本意的“作秀场”[4-5]。
面对现状,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应该何去何从?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正处于从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的转型期。存量规划的语境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界定了新的方向—重视对现有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改造,而不是对新扩片区的开发。

1.1街道具有转化为重要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的潜质
街道是分布最广泛、最触手可及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地”和没有身份限制的城市空间,依附于街道及相关区域所发生的相对分散的日常公共生活更符合我国城市居民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惯式[6]。近些年,随着机动车的增加,城市街道空间资源逐步被机动车占据,加之机动车带来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其他不安全因素,步行及相关公共活动正在被一步步“驱离”出街道。

1.2“开放街区”的提出为公共空间提供了发展机遇
在我国城市建成区中,大尺度封闭街区、低密度路网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了城市空间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城市空间的流动性不强、使用效率较低,公共空间匮乏[7]。以郑州为例,其不同城市区段的城市街区边长多超过300 m,这一指标高于很多美国城市以及一些欧洲、亚洲和南美洲的城市对街区尺寸的限制[8]①(图1)。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城市要“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9]。“超级街区”的打开并不仅仅意味着路网的加密,还带来了更多具有转化为公共空间潜质的城市空间资源—沿街空间。
本文试图结合我国城市街道与街区对空间利用的现状,以郑州②为例,寻找城市街区中潜在的、没有被日常公共生活充分利用的空间资源,并对这些空间的公共化改造方法与途径进行探索。
城市建成环境是复杂与多样的,如何在现有的城市经济与社会条件下,避免对既有生活的破坏,科学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