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8期 > 系列专版 > 沟通式规划在义乌社区提升规划中的实践
系列专版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沟通式规划在义乌社区提升规划中的实践

张立文,杨文挹   2017-08-28 09:51:27
 

[摘 要]沟通式规划是一个多方参与利益协调并达成共识的过程。社区提升规划涉及高度分散的多方利益诉求,传统规划方法已难以应对。基于此,文章结合义乌社区提升规划实践,引入沟通式规划的思想和方法,系统介绍沟通式规划的概念、内涵、适用性、技术要点、规划模型和主要做法等,希望能为沟通式规划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沟通式规划;社区提升规划;义乌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8-0118-05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张立文,杨文挹.沟通式规划在义乌社区提升规划中的实践[J].规划师,2017(8):118-122.

Practice Of Communicative Planning In Community Improvement, Yiwu/Zhang Liwen, Yang Wenyi
[Abstract] Communicative planning is a coordination process with multilateral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It involves multi-side interests, and the traditional planning methods are difficult to deal with it. The paper takes Yiwu as an example, follows the idea and measure of communicative planning, introduces its concept, connotation, applicability, technical essential, plan model, and main method, provides a refere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planning.
[Key words]  Communicative planning, Community improvement planning, Yiwu


0引言

近年来,义乌市政府将社区提升列为城市转型和品质提升的重大抓手,要求规划先行,明确发展定位,完善功能配套,因区制宜地编制社区提升规划。
对老社区现有物业及居住环境进行品质提升的社区规划,较拆旧建新和新区新建要复杂得多,其所涉及的利益方数量大、诉求高度分散并相互冲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保护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各利益方的诉求必须得到尊重,规划和实施效果必须得到各利益方的支持及认可。常规的规划方法和公众参与方式对社会力与规划决策过程的关注不足,很难应对以上问题,因此需要引入沟通式规划方法。
本文从理论层面对沟通式规划的概念、内涵和适用性进行了梳理,并着重结合规划实践,总结出沟通式规划在社区提升规划中应用的技术要点、规划模型和主要做法,以期为沟通式规划方法的应用提供参考。

1沟通式规划的概念、内涵和适用性

1.1沟通式规划的概念
沟通式规划(Communicative Planning)又称协作式规划、协商式规划,其理论源于1979年德国社会哲学家哈伯马斯(Habermas)提出的“交往理性”(Communicative Reason),即建立在主体与主体间相互理解基础之上,动态的、双向或多边交流的理性。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规划决策是一个“政府—公众—开发商—规划师”多边合作,协调各方的策略选择以达到共识的过程。
目前,国内学界尚未形成关于沟通式规划较为全面的概念,笔者综合各方观点认为:沟通式规划是政府、规划师与社会各方的互动过程,其主要方法是建立相关各方共同参与,公平、公正、公开的沟通机制,协调各方的利益诉求,促进决策权力的均衡,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可实施的方案。
沟通式规划通常有五个构成要素:规划参与者(Participants)、沟通环境和方式(Environment and Manners)、规划权力(Power)、规划信息(Information)及价值观(Values)。

1.2沟通式规划的内涵
与以往的公众参与规划相比,沟通式规划的多方性突出,长期互动性和深入参与性较强,规划通过各种方式唤起人们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梳理利益关系,激发参与动力和培养参与能力;通过搭建公平、公开的沟通平台,形成沟通机制;打破政府单方主导的做法,建立多方长期、稳定的沟通关系;通过多方协商、调解和谈判,解决矛盾,形成共同规划目标、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共同协作推进规划实施。同时,沟通式规划从精英主导的蓝图绘制转向社会广泛参与规划过程,从追求高效的规划结果转向协调关系,并注重过程的平衡。
在沟通式规划的过程中,一般存在三大难点,即公众参与意识不强、社区组织体系不健全和社区事务被关注的程度不高。因此,如何激发规划参与方的参与动力,并促使其通过主动学习和了解提高规划参与的能力,是沟通式规划需首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如何搭建沟通平台和建立沟通机制,促进冲突暴露和问题聚焦也是沟通式规划的操作难点。

1.3沟通式规划的适用性
目前国内规划公众参与的制度并不健全,参与层次不深入,开展沟通式规划所依托的平台和机制还需探索及完善。在实践中,仅某些设计或实施环节存在多方沟通行为,而完全应用沟通式规划方法的案例并不多,少有的案例一般也需要借力实现。笔者从相关文献中选取代表性案例,总结沟通式规划的适用性。
(1)深圳的城市更新。
深圳的城市更新单元中产权主体复杂,土地稀缺压力加剧利益冲突。因此,只有协调好市场、开发商、既有业主和政府间的利益,才能制定出可实施的方案。
(2)玉树灾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