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8期 > 规划教育 > 强化工具理性的城乡规划思维训练体系探索与实践
规划教育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强化工具理性的城乡规划思维训练体系探索与实践

雷 诚,毛媛媛   2017-08-28 09:46:01
 


[摘 要]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内涵的综合化发展,促使当前工科办学、形象思维主导的规划专业教育需要思考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基于工科教育导向下理性思维训练的问题分析,文章提出城乡规划教学的“五维理性思维框架”,结合苏州大学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强化工具技术运用、突出工具理性,将逻辑思维训练培养方式由当前的曲变模式转变为递增模式,并从“训练阶段组合、技术工具应用、训练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组织”四方面建构城乡规划专业思维训练体系。
[关键词]工具理性;思维训练;城乡规划;教学体系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8-0138-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雷诚,毛媛媛.强化工具理性的城乡规划思维训练体系探索与实践[J].规划师,2017(8):138-143.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Urban Planning Thinking Training System By Intensifying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Lei Cheng Mao Yuanyuan
[Abstract] With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planning subject,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urns to focus on the training of the ability of further rational thinking, comparing to current educational model with engineering oriented and image thinking guiding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rationality training,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ive dimensional” thinking framework, combines with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f Soochow University, improves the technique application, and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changes the training model from “curve model” to “incremental model”, and builds the training system of urban planning thinking from “combination of training phase,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tools, system of training curriculum, and plan of education”.
[Key words]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Thinking training, Urban planning, Teaching system

1理性思维: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的核心能力

《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 [1]第三章明确提出了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六项能力要求,包括前瞻预测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专业分析能力、公正处理能力、共识建构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形成了内涵递进的关系,尤其是前三项能力是能力结构中的基础能力:①前瞻预测能力是基于对城市历史发展规律的充分认知,对城乡社会发展进行预测的前瞻性思考能力;②综合思维能力要求深刻理解城乡综合系统关系,具备分析、提炼、整合要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专业分析能力是在充分掌握相关技术工具和方法后,对规划对象的未来需求和影响进行分析推演的能力,具有技术的可靠性和实施的可行性。从能力的内涵看,前瞻预测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专业分析能力三大基础能力均涉及较强的理性思考与逻辑思维的能力。
城乡规划的思维过程包括通过主体能动、连续的获取各种城市环境信息,对信息进行一系列整理和运算,发现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发掘城市问题,找寻解决城市问题方法的过程[2],城乡规划学科的特质和内涵决定了理性思维能力是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的核心能力。在当前智慧城市、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理性思维训练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如何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成为当前工科背景下的城乡规划教育的重要议题。因此,本文基于当前工科教育导向下思维训练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城乡规划理性思维的构成及模式,在教学中建构相关训练体系,并结合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展开探讨。

2工科教育导向下的理性思维训练问题

当前我国以工科建筑学教育为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偏向于对学生进行工程与项目实践的能力培养,“重形象轻应用,重应用轻思维”[3],在专业教育导向、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多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维训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管理和专业教学经验,针对问题解析如下。

2.1思维训练导向有偏差,重感性轻理性
从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角度,国内工科类院校的培养模式具有共性,多依托建筑学专业大类平台开展设计课程建设,一、二年级基础课程基本上由建筑学教师负责,重视建筑背景的基本功训练,强调技法与形体设计思维的结合,侧重于空间美感和形体方面的感性思维训练。这也造成了城乡规划专业低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定势,高、低年级专业衔接中思维转换困难,高年级学生缺乏系统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等问题。

2.2专业教学中理性思维训练系统性不足
从整个教学架构看,大多数工科院校规划专业教学体系中还没有建立较为系统的逻辑训练教学课程链。围绕专业办学定位,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强调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使得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偏科现象,高度重视专业设计课程,对城乡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等理论课程不感兴趣。在教学体系中,苏州大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5]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