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7期 > 规划师论坛 > 路权共享导向的开放街区规划设计策略
规划师论坛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路权共享导向的开放街区规划设计策略

卓 健,吴卓烨,徐逸菁   2017-07-25 15:12:42
 

[摘 要]2016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小街区、密路网”空间布局一度成为开放社区的代名词。文章从以人为本的基本规划理念出发,对“小街区、密路网”空间布局的优缺点做出辨析;结合国际城市当前的交通规划发展趋势,说明规划干预对路权平等的重要作用,社区开放不应当只是对车的开放,而应当采取安宁化措施,确保对多种交通使用人群的平等开放。最后,文章在拓展“慢行交通”概念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既有封闭社区对步行和非机动交通开放的规划策略,以及新建开放社区中机动交通安宁化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 开放社区;以人为本;步行和非机动交通;交通安宁化;慢行交通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7-0019-0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文格式]卓健,吴卓烨,徐逸菁.路权共享导向的开放街区规划设计策略[J].规划师,2017(7):19-25.

Road Sharing Oriented Open Block Planning And Design/Zhuo Jian, Wu Zhuoye, Xu Yijing
[Abstract] Central government document o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2016 to gradually open built neighborhoods and Danwei compounds has made small block and dense network representative of open blocks. From human orientation concep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s and cons of open blocks,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planning intervention for equal road rights with reference to global trend. Communities open not only to cars but also other multiple transports. The paper expands the concept of slow transport, discusses planning strategies of opening communities to pedestrians, and strategies of maintaining peace in open communities.
[Key words]  Open community, Human orientation, Pedestrian and non-vehicular transport, Peaceful transport, Slow transport

0引言

美国社会学家Blakely和Snyder在1997年首次提出“封闭式社区”(Gated Communities)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被围墙或栅栏包围,将空间私有化并限制他人进入的居住区”,其运营模式依循“俱乐部原理”,内部的社区服务、交往场所、景观资源由社区本身提供、占有和维护。Webster认为社区封闭主要有三种动机:寻求安全(Security Zone)、塑造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Lifestyle)、体现一种与众不同的尊贵(Prestige)。
我国城市中的封闭社区通常指在城市空间中割据一方的超大型单位大院和商业居住楼盘。与美国城市“孤立的单元”有所不同,我国封闭社区已成为城市连绵的“基本开发单元”。20世纪50年代,我国模仿前苏联“微型街区”(Micro-district)模式,以实现居民在社区内部的“自给自足”为原则建设内向式的工人新村,代表案例如上海的曹杨新村。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商品房的出现,新型封闭社区出现—作为“基本开发单元”的房地产楼盘以土地批租范围为依据“画地为牢”,小则几公顷,大至近百公顷,其封闭的形态体现了一种集体化的用地空间权属关系。
大量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封闭社区对城市的消极影响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封闭社区的主要弊端体现在三个方面:公共空间私有化,加剧了市民对城市地域资源使用的不平等现象;社会分化,贫富阶层的空间分化日益明显;空间隔离,住区之间的城市公共空间(如广场、道路等)难以衔接。近年来,随着小汽车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道路拥堵情况加剧,封闭社区引发的交通梗阻成为又一个突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推进街区开放、空间共享已成为规划师的基本共识,但是规划师对于“开放社区”的理解仍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简单地把它等同于“小街区、密路网”。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基本规划理念出发,尝试通过对“小街区、密路网”的优缺点进行辨析,从两个不同层面探讨推广社区开放的规划策略,以期对规划师有所借鉴。

1“小街区、密路网”的优缺点辨析

1.1“小街区、密路网”的优点
从历史上看,“小街区、密路网”的确可以带来更加开放的城市空间结构。以1859年完成的巴塞罗那扩建规划为例,细密的网格状道路划分出规则的矩形街区,每个街区的边长都短于150 m(图1)。这一“网络城市”的空间形态体现了平等、开放、自由扩张的规划理念。如今,这个建于马车时代的街区也非常适合小汽车交通,四通八达的巴塞罗那几乎从不堵车。
从我国的情况看,我国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34]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