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6期 > 规划设计 > 大都市生态区社区综合规划思路探讨—以深圳市西丽水库牛成村综合发展规划为例
规划设计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大都市生态区社区综合规划思路探讨—以深圳市西丽水库牛成村综合发展规划为例

赵广英,刘淑娟,李 晨   2017-06-23 17:03:46
 

[摘 要]在大都市区周边城市化高度发达的区域,尚存在部分禁止或限制建设区域,这些区域往往以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等生态控制区的形式为城市提供着基本的生态保障,同时也面临发展空间受限、发展路径不清晰及补偿性政策不完善等问题,长期落后于周边区域,土地权属复杂,城镇建设缺少有效管理,存在较大的社会矛盾。因此,单一维度的规划难以全面解决生态区错综复杂的城市问题。文章对生态区的社区综合规划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保障生态安全、统筹土地利益、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及多元协同规划等多方面的综合规划途径,以期能为类似区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区;社区综合规划;大都市;牛成村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6-0086-08 [中图分类号]TU984.199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赵广英,刘淑娟,李晨.大都市生态区社区综合规划思路探讨—以深圳市西丽水库牛成村综合发展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7(6):86-93.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Planning In Metropolitan Ecological Zone: Niucheng Village, Shenzhen/Zhao Guangying, Liu Shujuan, Li Chen
[Abstract] There remains restricted or forbidden construction areas in highly urbanized metropolitan area, which are usually water protection zone, natural reserve, and ecological sensitive districts. They are ecological barriers of cities and remain underdeveloped in the long term. Spatial limitation and weak management have resulted in social problems. The paper studies a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pproach to ensure ecological security, promo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e benefits of l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logical zone,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plan, Metropolis, Niucheng village

0引言

所谓城市生态区(Urban Ecological Zones,简称“UEZ”)是城市各类生态用地的功能组合,包括了自然生态用地、保护区用地、休养与休闲用地、废弃与纳污用地等类型[1]。与城市生态区概念相似的有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生态敏感区、生态保护区和城市生态命源区(Ecological Life Source District,简称“ELSD”)等,这些概念均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生态服务”与“保护”的职能[2-4],都属于城市生态区范畴,是以大型生态斑块、生态廊道为骨架,把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成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廊道和生态绿地等非建设用地以强制性内容进行规划控制的地区[5]。从管理的角度看,城市基本生态控制区强调城市规划的用地管控,城市生态命源区强调生态服务职能,不一定位于城市规划区内,因此本次研究以生态区表达城市规划区内的基本生态控制区和生态命源区等概念内容。
城市生态区因具有改善城市气候、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遏制城市蔓延、丰富城市景观空间、缓解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等功能,在国内外得到了普遍的规划实践。伴随着我国三十余年的快速城镇化,北京、广州、深圳和上海等特大城市无不在一轮轮的扩张之余,在城市内部或边缘保留了大斑块的生态区域,提升城市生态、景观效应[6-7]。西方国家则通过划定城市增长边界[8]、构建生态网络、保护土地权及搭建绿色生态设施[9]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城镇扩张过程的约束[10],管控生态保护的内容和指标[11]。近十年来,我国先后已有20余个城市划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来保护生态区。在学术研究方面,对限建区、禁建区[12-13]、生态休憩区、农业发展区[14]和城市新区外围生态用地等均做了有益的规划探索[15]。
生态区具有功能的不可替代性、生态敏感性及空间边界的浮动性,通过与城市组团物质流的交换,实现与城市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密切联系。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受限、居民收入渠道窄、产业发展落后、物质生活条件差和居民环保意识淡薄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侵占农用地、城镇缺乏管控、环境污染及资源低效浪费等现象[16],生态区面临生态保护和发展相矛盾的困境。因此,如何深入分析城市生态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背后的经济社会根源,研究城乡统筹发展策略,是实现城乡生态化、有序化发展的关键。

1大都市生态区社区发展的困境

1.1生态景观资源丰富,自然环境敏感、脆弱
生态区多以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的形式出现在城市周边或内部,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然而,由于地处非建设区或限建区,城镇建设缺少精细化的规划管理,违法建设多,交通状况差,生态区的水、土壤和大气等长期受城市污染的影响。据广东省国土资源厅2012年8月27日公布的全省地力监测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有15%以上的耕地已不同程度遭受重金属的污染,个别地区有20%~40%的灌溉水受到汞、铬、氟化物的污染[17]。与此同时,城市生态用地所占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7]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