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6期 > 规划广角 > 旧工业基地构建新移民社区的建设路径
规划广角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旧工业基地构建新移民社区的建设路径

葛丹东,方梦翌,童 磊   2017-06-23 16:59:14
 

[摘 要]文章针对新移民落脚城市存在的低成本居住空间供给不足、现有居住空间环境质量较差等问题,提出利用旧工业基地构建新移民社区的观点,并从目标设立、开发模式选择、内容体系架构及过程时序组织4个方面探讨了新移民社区构建的路径;从业态组织、功能分区和空间重构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空间策略;从政策法规、运作模式及管理体系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保障措施,以期为城市新移民提供一个更为优质并利于其融入社会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健康、平稳地推进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旧工业基地;新移民社区;建设路径;空间策略;管理体系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6-0126-06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葛丹东,方梦翌,童磊.旧工业基地构建新移民社区的建设路径[J].规划师,2017(6):126-131.

New Immigrant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pproach In Old Industrial District/Ge Dandong, Fang Mengyi, Tong Lei
[Abstract]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on live space and its environment in new immigrants’ city. The paper proposes building communities in old industrial districts for new immigrants. It discusses the vsion, model, structure, and procedure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e paper studies in detail functional zoning, spatial restructuring, policy and regulation,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communities, to provide new immigrants an integrated liv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Old industrial district, New immigrant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pproach, Space strategy, Management system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发生的迄今为止世界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浪潮,在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将城乡之间的二元矛盾引入了城市内部,由此带来了城市社会秩序受到冲击、进城民工遭遇歧视和“边缘化生存方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013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104—2020)》①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工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而如何保障如此大规模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落脚,使他们居有定所、融入社会,是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关键。
针对新移民落脚城市存在的低成本居住空间供给不足、现有居住空间环境质量较差等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城市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废旧工业基地构建新移民社区,并研究了这一构建过程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城市新移民”②提供一个更为优质并利于其融入社会的居住环境,同时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健康、平稳地推进城镇化进程。
  
1旧工业基地构建新移民社区观点的提出

1.1现实性
“城市新移民”指在城市工作、生活而没有取得该城市户籍的居民,群体主要包括新生代农民工、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和城市白领。作为明显有别于城市人口或农村人口的特殊人群,他们已在城市生活多年并有长期生活下去的意愿,正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市民化身份的转变,这一群体具备“双重边缘人、难融入城市、难重回乡土”的特征[1]。调查发现,基本住房保障是他们最希望享有的市民待遇。
然而,由于大中城市住房供求结构不平衡,导致土地价格、住房价格水涨船高,新移民较低的收入使其难以通过市场方式获得住房;而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积金等)仅针对城镇居民,覆盖面极其狭窄,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供应量严重不足[2-3]。由此,城市边缘区租金便宜、交通相对便利、通勤成本低且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出租房几乎成为新移民获取住房的唯一途径[4]。但是,这些聚居区问题重重:一是空间布局无序,居住条件恶劣;二是商业服务不均衡,良性自主经济缺失;三是基础设施匮乏,道路系统混乱;四是内部社会秩序混杂,新移民缺乏对社会的归属感③。这些自发形成的新移民聚居区尽管环境恶劣,却是农村转移人口得以在城市生活的平台,“是一部转变人类的机器”[5],若对其进行盲目拆除会引发社会动荡并阻碍城镇化的平稳推进。如今这种城市空间逐渐被社会接纳并重视,针对新移民居住空间现状的研究逐渐增多[6-10],新移民社会融入问题也成为探讨的重点[11-12],但在可行的操作方法上未有突破—新移民聚居区目前超饱和的建筑和人口密度让任何空间改造变得困难,脏、乱、差的环境使市民望而却步,新移民与城市社会逐渐产生隔离。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工业化时代的结束,城市经济中传统制造业的比重逐渐下降,反映在城市空间结构上的状况是曾经在制造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落—“逆工业化”,表现特点是大量的城市旧工业建筑及地区面临改造。在我国主要的大城市,原本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9]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