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5期 > 规划设计 > 小城市海绵城市规划实践—以四川省华蓥市为例 |

规划设计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小城市海绵城市规划实践—以四川省华蓥市为例 |
卓 想,岳 波,李 珂,闫 惠,陈明希 2017-05-22 10:28:36 |
|
[摘 要]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内涵式转型发展的新途径,但我国海绵城市规划实践集中于特大城市及大城市,以中心城区水系治理为主,缺少与城市周边山、水、林、湖、田的“大海绵”空间格局的衔接,且往往采用总体年径流指标控制的方式,对于详细规划引导相对不足。文章以四川省华蓥市海绵城市规划为例,基于“大海绵”视野,从“面要素—线要素—点要素”三个层级构建小城市“大海绵”空间格局,并提出分区建设指引与管控、完善城市水系统、建立动态监测平台等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大海绵;小城市;海绵城市;华蓥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5-0059-0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卓想,岳波,李珂,等.小城市海绵城市规划实践 — 以四川省华蓥市为例[J].规划师,2017(5):59-65.
Sponge City Planning And Practice Of Small Cities: Huaying Case/Zhuo Xiang, Yue Bo, Li Ke, Yan Hui, Chen Mingxi [Abstract] As a model of urban transition, sponge city development has been largely carried out in central district water system management of big cities. It needs a general integration with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sponge city planning of Huaying city holds a “big sponge” view, builds spatial structure with “area, line and point”, puts forward planning strategies such as zoning guidance, integrating urban water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sustained monitoring platform etc. [Key words] Big sponge, Small city, Sponge city, Huaying city
0引言
粗放式的城市化使得地表径流大幅度增加,从而造成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加剧和洪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问题。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调查数据,2008~2010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灾害,其中有137个城市的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有57个城市的最长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可见内涝灾害已然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常态化问题[1]。 针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资源问题,习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战略方针;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相关规范,明确了海绵城市规划的内容、要求与方法;2015年4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公布全国16个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包括南宁市、重庆市和遂宁市等,至此海绵城市规划正式进入实践阶段;2016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提出海绵城市规划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分解整体年径流总量等相关内容;2016年4月,全国14个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正式公布,包括福州市、深圳市和珠海市等。截至目前,我国共有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涵盖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四类城市规模(表1),但尚未涉及小城市,小城市海绵城市规划缺乏相应的实践探索。 在已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中,遂宁市通过构建水生态全面恢复、水环境显著改善、水资源适度利用、水安全充分保障及制度建设完备五个层面的建设目标,落实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各项指标[2];西咸新区通过设定下沉式绿地建设比例、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生态绿色屋顶覆盖比例及不透水下垫面径流控制比例,明确海绵城市内部各类地块详细控制指标[3];珠海市通过工程措施类型以及排水分区调蓄容积需求分解年径流总量,最终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4];厦门市通过防洪工程、蓄水工程、滞水工程、渗水工程、用水工程、净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七个不同层面的实施策略,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各项重点任务[5]。总结我国海绵城市规划实践经验可以发现,规划在目标层面集中于解决中心城区的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安全等现状问题,缺少与城市周边山、水、林、湖、田的衔接;在策略层面主要采用总体年径流控制与相关涉水基础结合的方式,缺乏对于各城市分区单元详细规划及建设的引导。 针对小城市对海绵城市规划的迫切需求以及已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相应不足,本文以四川省华蓥市为例,探讨“大海绵”视野下的小城市海绵城市规划思路与策略,以期弥补海绵城市建设的不足,拓展海绵城市规划的思路。
1“大海绵”视野理念产生的背景与内涵
传统城市规划以经济为核心发展目标,采用粗放式的土地扩张模式,在快速实现城市化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对河流水系、自然山体和农田湖泊等生态要素的保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05年,俞孔坚等人提出“反规划”的思想,将城市中被侵占、被忽视的植物、河流和山体等自然景观作为严格保护、适度开发的对象,确保城市生物的多样性,避免传统“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6]。“反规划”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49]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