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针对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存在的环境影响的强制性、空间区位的末端性、新区建设的弱特性、产业发展的弱弹性等特殊问题,以及传统城市规划方法介入的不足,引入海陆共生理念,从水岛关系、岛陆关系、水陆关系和产城关系等方面梳理规划切入点,并结合蓬莱市西海岸海洋产业集聚区规划实践,总结了生态先行、空间协同、文化引领及产城融合的海陆共生规划策略。
[关键词]海陆共生;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规划策略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5-0066-05 [中图分类号]TU984.183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张赫,王明竹,贾梦圆.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海陆共生规划策略—以蓬莱市西海岸海洋产业集聚区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7(5):66-70.
Sea-Land Intergrowth In Industrial Park In Marine Reclamation: Marine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Penglai City/Zhang He, Wang Mingzhu, Jia Yuanmeng
[Abstract] Marine reclamation industrial park has problems in reg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terminus of location, and industrial inflexibility. Traditional urban planning is weak in dealing with above issu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a-land intergrowth concept, analyzes water-island-mainland relationship, and practices ecology first, spatial coordination, cultural lead, industry-city integration strategies in Penglai west coast marine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Key words] Sea-land intergrowth, Marine reclamation land,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strategy
0引言
处于海岸带地区最前沿的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是国土空间开发和优化利用的关键地带,在我国今后的沿海地区再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格外重要的角色[1]。然而,填海造地工程是从根本上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人类活动,过量、无节制、不尊重现实条件的填海造地行为势必会引发巨大的环境负效益[2]。当前,关于填海造地的研究,多是从填海面积合理性的分析方法[3]、填海形状确定的基本原则[4]、填海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估方法[5]及开发的建议和制度设计[6]等方面展开,较少涉及城市规划领域。这导致了传统规划设计流程和策略在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简单应用,使相关项目的建设仅基于自然岸线项目设计的惯性,忽视了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特殊自然属性与人文社会属性,以及填海规划应侧重的方向[7]。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空间效益,规划师必须注重对于填海造地的规划研究,以减少其对近海环境的扰动和影响[8],注重研究统筹用地布局、生态、交通及空间形态的综合性填海造地空间规划策略。因此,明确认识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特性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填海造地空间规划的设计策略与方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问题与空间规划的策略分析
1.1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问题
1.1.1环境影响的强制性
填海造地对近海岸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明显的影响,“工程的些微改变都会造成区域海岸结构和潮流运动特征的变化,影响潮差、水流和波浪,使得原有的水文动力环境发生改变,破坏原有的泥沙冲淤动态平衡。”[9]因此,任何填海造地区域的建设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态风险和严格的环境影响控制的建设要求。
1.1.2空间区位的末端性
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均处于海岸带地区的最外圈层,再加上对离岸式人工岛的鼓励,使得大部分区域都处于城市空间的末端,周边往往缺乏成熟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10]这将给道路、管线等设施与城市内陆的衔接带来巨大的影响,极易造成海陆发展的不均衡。
1.1.3新区建设的弱特性
不同于存量土地更新或城市近郊周边发展用地,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均是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其孤悬于外围的特征,常常也使得该类区域的建设难以衔接城市的固有文化,在风貌上较难延续城市原有的地域特色,导致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城市形象特征不明显。
1.1.4产业发展的弱弹性
填海造地的需求本质上是对土地空间的需求,因此填海造地必须使工程的边际成本低于陆地区域拆迁征地的成本。这也就变相地给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土地价值的产出(单位用地地价、投资、税收、GDP等)设定了底线,使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在产业的选择上受到诸多限制,趋利性明显也导致了产业同质化和调整弹性的弱化。
1.2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空间规划策略
规划若单纯对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自身进行研究,始终难以克服产业发展的弱弹性和新区建设的弱特性等问题。而空间区位的末端性也决定了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必然要依赖于邻近的陆上区域。可以说,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问题都是由海陆发展的不协调和分治管理、“就事论事”所致。因此,建立基于海岸带地区综合管控体制的规划策略,在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规划中全面、综合、可持续地发展海陆统筹区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引入海陆共生理念,探索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发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