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4期 > 专题研究 > 基于特征尺度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实践 |

专题研究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基于特征尺度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实践 |
王长柳,赵 兵,麦贤敏,聂康才 2017-04-24 10:44:15 |
|
[摘 要]传统村落保护已成为城乡规划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板夹溪十三寨为例,对其文化景观特征进行分析,提炼出村寨特色文化与村寨景观相互作用的三个特征尺度,进而提出基于特征尺度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技术和方法,以期为建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编制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村落;特征尺度;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板夹溪十三寨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4-0075-07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王长柳,赵兵,麦贤敏,等.基于特征尺度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实践[J].规划师,2017(4):75-81.
Ethnical Village Preservation Planning Based On Typical Scales/Wang Changliu, Zhao Bing, Mao Xianmin, Nie Kangcai [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 preservation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urban rural planning. With Banjiaxi thirteen villages cas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ree typical scales of villages’ culture and landscape, and concludes preservation planning technique and method of ethnical villag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Typical scales, Ethnical village, Banjiaxi thirteen villages
0引言
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落及其血缘和地缘关系构成了我国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养育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1]。然而,随着城市化对乡村的巨大冲击,传统文化正因失去沃土而逐渐凋零,因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已成为城乡规划领域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且比例较高、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3]。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聚落村寨风貌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3],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村落。当前,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村寨的民族特色正迅速消失。为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2012年12月发布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并于2014年9月公布了全国首批34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应从地方本土文化出发,更加注重特色文化的展现和传承,注重包括建筑、民居及周边自然环境等要素在内的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本文以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板夹溪十三寨为例,引入特征尺度的概念,阐述基于特征尺度的村寨保护规划技术和方法,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1特征尺度的概念和意义
针对一般系统而言,能够体现系统过程本质特征的最小时空跨度叫做特征尺度[4]。系统变化过程的特征尺度从根本上决定了研究它所需的时间周期和空间范畴。特征尺度的概念最早由昝廷全提出,并将其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中[4]。事实上,尺度是生态学的一个基本概念[5],并已在人文地理、景观生态和风景园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6-8]。特征尺度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最佳的尺度来揭示和把握复杂景观系统的本质规律[5,9]。 文化景观同样具有尺度效应,即景观在不同尺度下呈现的特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不同,不同文化特质所展现的尺度域亦有差异。例如,刘沛林在研究我国古村落的规划思想时发现,区域尺度下传统村落的选址大多体现防御思想和风水观念;在村落尺度下,整个村落布局往往以宗祠为中心,呈现由内向外逐步扩展的平面形态,受宗族礼制观念的影响显著;村落内部的景观标识大多体现人们的宗教信仰[10]。李和平等人认为,传统文化景观的内涵是通过物质载体系统来传承的,这些载体按空间尺度从小到大可分为行为、建筑、空间、结构和环境,同时从聚落格局、族群地段和街巷场所等不同尺度进行了论证[11-12] 。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景观是不可复制的、具有极高价值的旅游资源。然而,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文化景观的感知或关注度不同:村寨中年长的原住民依旧注重传统文化,而年轻一代原住民则要求改善居住环境,他们抛弃了陈旧、设施落后的老建筑;旅游者在关注原汁原味的文化体验的同时,还要求村寨具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开发商竭尽所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导致过渡商业化的包装使村寨景观失去了原始模样。在制定村寨文化景观保护策略时,地方管理者处于平衡各方利益的协调者地位,往往采取“周全”的做法,结果是无法切实明确保护与开发的界限。因此,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深刻理解和把握特征尺度,挖掘核心文化景观要素的特征尺度,既有利于理清文化脉络,顺利开展文化景观价值评估、保护、利用及可持续管理等实践活动,又能够准确把握保护重点,处理好保护与更新、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5]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