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城市边缘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征与发展困境,对其出现被动式空间流变的原因进行剖析;在整合区域资源的基础上,把握新的发展势态和需求趋势,以辩证的策划思维,探索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及功能衍变的可能性;针对合理预判,提出区域功能升级转化的策略,以形成发展模式,指导城市边缘区多维平衡下的开发建设。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发展模式;被动式空间流变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4-0109-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张晓婷,陈胜林,唐湄,等.城市边缘地带空间与功能发展模式—以南宁市安吉花卉公园片区发展策划为例[J].规划师,2017(4):109-114.
Spatial And Functional Model Of Urban Fringe: Anji Flower Park Area, Nanning/Zhang Xiaoting, Chen Shenglin, Tang Mei, Wu Lebin, Huang Yuxi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and problems of urban fringe,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its passive spatial transition;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al upgrade based on regional resource and future trend; propose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fringe based on rational prediction. [Key words] Urban fringe, Development model, Passive spatial transition
0引言 在国土资源部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战略的背景下,依据《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全国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应严格遵循“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1]的总要求,实施土地空间引导和布局优化战略,并要求推进对土地存量的挖掘和城市边缘地区的综合整治工作。城市边缘区在功能定位和发展引导中处境尴尬,长期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开发。近些年,随着城乡规划思路的转变,在市场主导项目投建趋势的影响下,人们对城市边缘区的关注日益增加。缺乏统筹的城市建设外力推动着城市边缘区的核心空间、功能发生被动式的流变。未来之路,何去何从?种种机遇如同强大的推手摆在面前,如何不失时机地抓住发展势头乘风而上,有待深思。 本文以南宁市安吉花卉公园片区为例,探索辩证思维下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及功能衍变的可能性,并提出适应减量政策、迎合城市整体发展框架的发展模式。
1城市边缘区的概念与特征
1.1城市边缘区的概念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地域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它位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以土地的城乡混合利用方式存在;是城市扩散的前沿和先导区,是城乡建设中最复杂、最富变化的地区;是具有过渡性、模糊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独特地域实体[3]。
1.2城市边缘区的特征 城市边缘区是一种极其敏感与不稳定的时空综合体[3]。发展初期多表现为不连续、破碎的发展建设局面,进入发展后期,其功能变得多样而不可控,空间形态也呈现连续、紧凑的特征;出现整体建设状况粗放、区域管理不清晰、功能组成不合理和开发无序等现象。同时,城郊之间经济利益和行政管理的矛盾使得城市边缘区几乎无法进行建设资金与资源的合理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