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4期 > 规划广角 > 省际边界地区城镇化发展路径与策略 |

规划广角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省际边界地区城镇化发展路径与策略 |
李 欣 2017-04-24 10:38:38 |
|
[摘 要]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近年来边界地区正逐步成为各省、市关注与探索的重点。文章以江西省赣州南部地区为例,通过对珠三角产业转移与区域交通设施改善带来的综合影响进行分析,探索省际边界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与路径,并结合赣粤边界地区实际,提出谋划战略平台承接区域产业转移、融入高快速交通体系引导要素集聚发展、培育增长核心极参与区域内外部竞争、推动跨区域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同互促等举措,以期为国内同类型地区加快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关键词]边界地区;产业转移;模式与路径;赣州南部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4-0120-06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李欣.省际边界地区城镇化发展路径与策略[J].规划师,2017(4):120-125.
Development Path And Strategy Of Urbanization In Provincial Border Region/Li Xin [Abstract] Provincial border region attracts attention as national, regional strategies are implemented and new urbanization advances. With southern Ganzhou area as a cas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industrial dislocation from Pearl River Delta and major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studies the model and path of provincial border region, proposes strategies including prepar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relocation, integrating high speed rail system, developing growth pole for regional competition, promot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preserv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etc. [Key words] Border region, Industrial dislocation, Model and path, Southern Ganzhou area
长期以来,省际边界地区被置于国家和区域空间战略格局之外,处于各省经济体系与城镇化的边缘,成为边缘地带。近年来,随着区域产业的融合与一体化的推进,省际边界地区逐渐被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框架之内,正快速成长为跨省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和热点地区。在区域产业转移推动下,省际边界地区成为资金、产业与人口等经济要素聚集的重要载体,也成为边界城市推进城镇化的主要空间之一。 与一般地区不同,省际边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存在一定的独特性:一方面,需处理好与核心地区在功能组织与空间联系上的紧密关系,把握产业转移的机遇;另一方面,需克服行政区经济累积的路径依赖,以新型发展思维应对较为脆弱的基础本底[1]。基于此,在城镇化快速推进与区域产业融合加深的背景下,探索省际边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省际边界地区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1.1概念界定 国内外学者对“边界地区”的概念内涵作了诸多研究和界定。通常情况下,省际边界地区指以省级行政边界为起点,向行政区内部两端延伸,具有一定宽度和行政概念相对完整的窄带型区域[2]。一般情况下,省际边界地区是指以县级单元为基本行政单位,选择在地理区位、资源条件、文化背景、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具有同质性的连片区域。
1.2基本特征 (1)边缘性:具有“核心与外围”的关系。从省域层面的“核心—外围”关系看,省际边界地区往往具有空间边缘性与经济边缘性的特征。其中,空间边缘性是指省际边界区域在空间上处于省域的外围圈层,远离省域经济核心,无法有效地接受核心经济片区的辐射。经济边缘性则是指省际边界地区的经济滞后性,由于行政区划、政府职能和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在行政区交界地带产生的特殊的具有分割性和边缘性的经济区域。 (2)通道性:扮演跨省际的“中介”角色。省际边界地区作为跨越两省或多省的边界地带,在省际的经贸往来中更多地发挥跨省的交通运输通道、生态通道(或生态屏障)等作用,即省际边界地区往往处于跨省际经济流、交通流、信息流与动植物迁徙等的交汇点,在跨省际区域合作中存在“中介机会”[3]。 其中,“中介机会”是指那些因位于具有互补性的两经济实体之间而具有承担区域互补功能的机会。利用通道性这一特点,在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热潮下,省际边界地区有望借助跨省际经济合作的“中介机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省际门户地区、省际交通枢纽地区与省际经济合作平台等新兴热点地区。 (3)切变性:具有典型的“切变效应”。切变性是指由于边界分割对两侧事物产生的约束与阻挡作用。在行政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各省(区)不断从“地区本位”角度提升边界功能,使相邻省份之间尤其是边界区域内的空间联系与经济要素流动发生“切变”,包括基础设施、经济产业与生态环境等方面[4]。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3]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