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第2期 > 专题研究 > 特大城市中心区街道空间品质的测度——以北京二三环和上海内环为例 |

专题研究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特大城市中心区街道空间品质的测度——以北京二三环和上海内环为例 |
唐婧娴,龙 瀛 2017-03-06 15:06:59 |
|
[摘 要]街道空间品质影响着人的行为习惯、公共健康水平和城市文化的塑造。为了进一步深化已有的街道空间品质研究,提升特大城市街道环境品质,文章引入街道空间品质量化评价方法,利用街道微观尺度的图像数据,通过要素客观构成分析和使用者主观评价,对北京和上海的街道空间品质进行了测度,发现两地的街道空间品质整体一般,尚需改善。 [关键词]空间品质;街道空间;量化评价;图像数据;北京;上海 [文章编号]1006-0022(2017)02-0068-06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唐婧娴,龙瀛.特大城市中心区街道空间品质的测度——以北京二三环和上海内环为例[J].规划师,2017(2): 68-73.
Metropolitan Street Space Quality Evaluation: Second And Third Ring Of Beijing, Inner Ring Of Shanghai/Tang Jingxian, Long Ying [Abstract] Street space quality affects human behavior, public health and urban culture. The article introduces an evaluation method to improve street space quality. With streetscape images, the paper analyzes objective elements and subjective assessment, and evaluates spatial quality of streets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Key words] Space quality, Street spac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mage data, Beijing, Shanghai
0引言
截止到2015年1月,全国有超过6.9亿的人口居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对特大城市的宜居性研究日益迫切。2015年中央城市化工作会议强调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成为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抓手。街道作为人居环境的微观组分,其交通价值、交往价值和美学价值对宜居性均有较大贡献,良好的街道空间被认为可以形成友好的邻里和有活力的公共生活,促进社会融合,舒适的街道环境可以增强步行的频率,从而改善个体的健康状况。 为了进一步深化已有的街道空间品质研究,提升特大城市街道环境品质,本文提出了街道空间品质评价的新思路,然后选择北京、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街道空间进行实证研究,开展定量评价和对比,对整合了“尺度与精度”的街道空间品质量化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检验,并识别当下街道空间品质特征,为提升特大城市的宜居性和促进城市的绿色转型提供支撑。
1相关研究进展
当前,对于街道分析和评价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的。 (1)从街道环境设计要素的构成角度出发,将街道环境的评价分为二维平面分析和三维空间分析两类,侧重于对街道物理空间的客观描述,包括绿化率、街道高宽比、街道尺度和街道活力等。例如,Ewing等人构建的城市设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受访者对街道影像的评分,对街道的围合度、人性化尺度、通透性、整洁度和意象化5个重要因子做了量化评价,属于典型的三维空间分析(三维空间分析一般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利用实地调研、局部地区图像数据进行总结、归纳);龙瀛在新数据环境下探索的利用数据定量测度城市街道活力和品质的方法是二维平面分析的典型代表。近期还涌现了利用网络图片数据(街景)开展研究的实践,如进行绿化率客观识别,综合街景、GIS分析测量街道骨架变量,反映街道紧凑、多孔、开放和垂拔特征,运用三维影像记录测度街道的绿化水平,研究绿化水平对缓解压力的作用等。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26]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