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6第12期 > 规划广角 > 城市更新中非保护建筑的“去”与“留”评估研究
规划广角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城市更新中非保护建筑的“去”与“留”评估研究

洪 杰,焦丽娅   2016-12-19 16:29:24
 

[摘 要]在城市更新中,慎重对待非保护建筑的“去”与“留”对城市有着重大意义。文章针对当前对待非保护建筑“去”与“留”存在随意性、主观性、片面性的现象,分析归纳了非保护建筑的多重价值,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构非保护建筑 “去”与“留”评估的价值指标,探讨了评估思路及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非保护建筑;建筑价值;评估方法
[文章编号]1006-0022(2016)12-0115-06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B
Removal Or Preservation: Unprotected Building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enewal/Hong Jie, Jiao Liya
[Abstract] A prudent attitude towards unprotected buildings is critical to cities.
The paper discusses current casual and arbitrary social attitude towards unprotected buildings, analyzes their multiple values, 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method on removal or preservation of unprotected buildings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Key words] Non-protective building, Architectural value, Assessment method

0引言

在城市中,除了受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条例规定的保护建筑之外,构成城市主体的是非保护建筑。因此,在城市更新中,哪些建筑该留下,哪些该剔除,事实上决定了城市更新的成败。城市要发展,就必须去“腐”更新,但当前缺乏针对非保护建筑的“去”与“留”有说服力的依据或方法,引发诸多问题,也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关注。

1非保护建筑的概念与特点

1.1 概念
1982年我国《宪法》制定了关于建筑遗产保护的法律,2002年修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
法》(以下简称《文保法》)。《文保法》第二章第十三条规定: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可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此外,还有再下一级的控制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也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范围内。通常以上建筑可称为保护建筑,本文中的“非保护建筑”是指除保护建筑之外的所有城市建筑。
1.2 特点
与保护建筑相比,非保护建筑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非保护建筑是城市建筑的主体,是
构成城市空间与场所的主体,构成了城市最基本的部分。②年代较近。大部分非保护建筑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而建起来的,它们尚年轻。③建筑风格多样。非保护建筑受到多种建筑思潮的影响,建筑风格多元、形式丰富。④建筑种类繁多。由于非保护建筑是城市的主体,承担了城市生活、工作与娱乐等几乎所有职能,建筑类型涵盖了所有的建筑种类。⑤建筑品质良莠不齐。非保护建筑量大而面广,由于种种因素,造成了建筑品质参差不齐。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29]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