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6第11期 > 规划设计 > 基于大流量访客影响的国家公祭场所营造 |

规划设计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基于大流量访客影响的国家公祭场所营造 |
姜洪庆,陈锦棠 2016-11-23 09:53:41 |
|
[摘 要]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国家公祭场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及周边地区的空间场所是国家与民族意识形态构建工程的物质缩影。圈层管控理念源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在该理念的引导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周边地区被划分为若干圈层,进行差异化的建设管控,管控内容以功能圈层为基础、交通圈层为支撑、空间圈层为意象、风貌圈层为表征。最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及周边地区将营造出表现民族自信和象征民族崛起的纪念场所特征,同时提升地区活力、释放发展潜力。 [关键词]大流量访客;国家公祭场所;场所营造;圈层管控 [文章编号]1006-0022(2016)11-0082-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Public Memorial Place With Myriad Visitors/Jiang Hongqing, Chen Jintang [Abstract] December 13th is the national memorial day of Nanjing massacre. Nanjing massacre memorial hall and its vicinity is the physical reflection of social ideology. With layered preservation concept of world heritage site, Nanjing massacre memorial site is defined as different layers based on function, transportation, space, and feature. The site is created as a memorial place with narration of national confidence and emergence. [Key words] Myriad visitors, National memorial place, Place creation, Layered control
0引言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国家将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国家公祭,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告慰遇难者“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昭告国际社会“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1]。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是《世界记忆名录》的新增项目。同年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作为国家公祭场所,迎接了大量的高级别访客,进行了迄今最高规格的公祭活动。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1]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