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6第08期 > 规划师论坛 > 建构城市特色的途径:艺术介入下的空间规划 |

规划师论坛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建构城市特色的途径:艺术介入下的空间规划 |
许云飞 2016-08-24 16:12:44 |
|
【摘 要】当下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千城一面、缺乏特色”的问题凸显,艺术作为城市再生的手段之一,其介入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过程,能够成为建构我国城市空间特色的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艺术介入空间规划的必要性及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主要阶段,结合三个实际规划案例详细论述了艺术在塑造城市空间特色中的媒介作用,并进一步提出艺术介入空间规划的四个具体策略:分散化的空间布局、人易亲近的空间元素、多功能的空间设计和广泛的公众参与,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实践中的空间再生和特色塑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空间规划;城市再生;艺术介入;空间特色 [文章编号]1006-0022(2016)08-0018-04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City Character Creation With Art Involved Spatial Planning/Xu Yunfei [Abstract] At present familiarity and homogeneity is a major cityscape problem, and art involved spatial planning may be an effective way of city character creation. The paper studies the two phases of art involvement in spatial planning, and discusses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art in cityscape creation, and puts forwards four strategies: decentralized spatial layout, human scale space, multi-functional spatial design, and wide public participation. [Key words] Spatial planning, Regeneration of cities, Art involvement, Spatial character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进入了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大规模城镇化进程。1978~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增加到7.3亿,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由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35年中,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城市发展对空间功能的需求,包括居住空间、办公空间、商贸物流及仓储空间等的扩张与建设。伴随城市空间快速扩张的往往是鼓励模式化、同质化的空间规划与建设,这导致了城市空间的规划与设计缺乏特色,进而使城市建设“缺乏特色、千城一面”的问题凸显。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如何塑造城市空间特色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必须面对、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如何将艺术作为一种城市再生的手段,介入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以期为重新建构城市空间特色提出一条有效途径。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43]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