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6第07期 > 规划广角 > 住区公共空间规划机制及其弥补效能估算
规划广角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住区公共空间规划机制及其弥补效能估算

李 飞   2016-07-20 11:39:12
 

【摘 要】本文理性地审视了住区公共空间的诸多问题及其作为微利型公共设施活动使用的可能,提出了住区公共空间多元化使用的概念;对住区公共空间多元化使用的规划机制进行研究,提出建设标准的制定要求、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从总规、控规与修规等层面,提出促进住区公共空间多元化利用的具体设计手法;对多元化使用的弥补效能估算进行研究,提出计算住区规划多元化使用的估算模型。
[关键词]住区;公共空间;多元化使用;弥补效能
[文章编号]1006-0022(2016)07-0092-06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Neighborhood Public Space Planning Mechanism And Its Efficacy Calculation/Li Fei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blems of neighborhood public space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iny-profit opera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diversified use of neighborhood public space, and its planning mechanism, construction standards, design measures from master plan, regulatory plan, and site plan. The paper further studies the efficacy calculation of the multiple uses of spaces, and presents an estimation model.
[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 Public space, Multiple uses, Efficacy

1 背景

1.1 住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1) 住区公共空间使用比较单一导致使用率偏低。
住区公共空间主要由绿地、广场等组成,绿地主要发挥景观和生态功能,广场主要发挥健身和娱乐功能,使用方式比较单一。绿地、广场本为一些公共活动而设计,不同的使用功能分布在不同的空间中,相互缺少空间交集,加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设计缺陷,导致使用率比综合性的场地要偏低。
(2) 住区公共空间使用人群的年龄趋向两极化。
住区公共空间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家长人群与婴幼人群上,其使用人群呈两极分化的年龄结构特征。对于学龄儿童、中青年年龄段来说,使用率非常低,通常的原因是没有足够的业余时间。怎样才能吸引那些有业余时间的居民呢?以中青年人群为例,其负责买菜、做饭等家庭事务,偏爱有特色、有情调的消费休闲活动,如果能将这些采买、休闲消费活动融入到公共空间中,会大大提高该年龄段人群的使用率。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31]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