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6第04期 > 规划设计 > 环境·意境·心境—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方法
规划设计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环境·意境·心境—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方法

欧阳东,赵四东,沙 鸥,李 林   2016-05-05 11:22:51
 

【摘 要】近年来,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流失和风貌趋同现象越发明显,急需探索一套能够增强风景名胜区特色的规划方法。文章通过对城市意象理论的深入研究和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践的系统分析,将城市意象理论引入风景名胜区规划,提出了道路等级化与景观化、边界层级化与刚性化、区域空间联动一体化、节点人性化与场域化、标志物特色化与符号化等规划策略,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六峰山—三海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意象;风景名胜区;规划策略;六峰山—三海岩风景名胜区
[文章编号]1006-0022(2016)04-0091-06 [中图分类号]TU984.181 [文献标识码]B

Environment, Meaning, And Mentality: City Image Based Landscape Resort Planning/Ouyang Dong, Zhao Sidong, Sha Ou, Li Li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andscape resort character and feat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getting similar. The paper studies the city image theory and landscape resort planning practice, introduces the city image theory into landscape resort, puts forwards landscaped road, rigid and layered boundaries, integrated regional space, human and place spirited nodes, symbolic signing system strategy, and used it in Liufeng Mountain-Sanhaiyan landscape resort master plan.
[Key words] City image, Landscape resort, Planning strategy, Liufeng Mountain-Sanhaiyan landscape resort

0引言

      近年来,伴随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受经济利益驱动,高度重视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出现了大量“运动式”“快餐式”的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与建设实践[1-2],导致了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设的异化,引发了风景名胜区建设性破坏等问题[1,3-5],甚至出现了“千景一面”的现象。基于此,我国规划界的专家、学者试图借助城市意象理论来探索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城市意象主要着眼于体现城市景观的清晰性或可读性,作为对城市文化的一种群体认知,其往往是城市特色建立的根本目的和结果,对城市意象的研究和探索其实也就是发掘、提炼并强化城市某些特色的过程[6-7]。城市意象理论自从引介到我国后就受到了规划界的广泛关注,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研究领域,而直接服务于规划设计的实践性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六峰山—三海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结合城市意象理论,着力探索一套能够增强风景名胜区特色的具备秩序性、层次性、可读性和文化性的规划方法。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7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