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6第03期 > 规划设计 > 高密度环境下的城市空间设计策略探析—以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为例
规划设计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高密度环境下的城市空间设计策略探析—以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为例

黄大明,赵红红,周昊天   2016-04-06 14:45:37
 

【摘 要】高密度城市空间发展方式具有节约资源、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特征,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伴随城市高密度的发展,城市空间形态容易出现空间布局混乱、城市景观杂乱和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文章在高密度城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承人文特色—人性化空间环境—紧凑开发—高效联系”的空间设计策略,并以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实施方案为例,从传承城市人文特色、塑造人性化空间环境、构建紧凑复合城市和打造高效运行网络等方面展开策略探讨,以期为高密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高密度环境;城市空间;设计策略;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
[文章编号]1006-0022(2016)03-0054-07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

High Density Area Urban Design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ity, Guangzhou/Huang Daming, Zhao Honghong, Zhou Haotian
[Abstract] High density development saves spatial resource and improves land economy. It is a common choice of urban development. However, high density is usually accompanied with disordered spatial layout and declined landscaping. The paper puts forwards “humanitarian character heritance-human space-compact development-high efficient connection” strategy. In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ity case, the paper studies the strategies of city culture heritance, high quality space creation, compact city development, and high efficient network, to achieve sustainable high density urban development.
[Key words] High density, Urban space, Design strategy,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ity, Guangzhou

1高密度城市空间设计理论与研究

1.1高密度城市空间设计理论概述
      20世纪早期,一些学者提出通过建设高层建筑来解决当时城市人口密集、土地稀缺和交通拥堵的状态,由此开始了对高密度城市的探索。20世纪20年代,勒·柯布西耶提出“光辉城市”,认为应建设高层建筑,将城市开发量向空中发展,在提高人口居住密度的同时降低建筑的地面覆盖率,为地面留出更多的开放空间。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新城市主义认为应通过塑造紧凑型的社区来代替无序蔓延的郊区模式,以减少能源消耗并促进城区复兴。此外,还有诸多学者对高密度城市空间设计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例如,简·雅各布斯认为高密度城市空间创造了丰富的城市生活[1];库哈斯认为建设高密度城市是缓解城市拥挤的途径之一[2];张为平阐述了香港高密度城市空间特征和TOD开发模式策略[3];巴里·谢尔顿等人介绍了香港高密度城市发展过程及其规划理念[4];吴恩融在应对气候、通风、采光、噪声、绿化和能量等问题时提出了一系列高密度城市设计的方式[5]。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78]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