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6第03期 > 随想杂谈 >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对城市规划的启示
随想杂谈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对城市规划的启示

吴硕贤   2016-04-06 08:58:37
 

【摘 要】  老子的《道德经》言:“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关于“大音希声”,魏晋玄学家王弼注释道:“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关于“大象无形”,王弼注释道:“有形则有分”,“故象而形者非大象”。
      我认为王弼的注释是十分正确的,《道德经》中的“大音希声”,即指无声,指音乐中的停顿,指静谧。联系到《道德经》中的另一段话:“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可以看出,老子特别推崇“无”的作用。大象无形,即指虚、空白;而器与室中的“无”,即指容器与建筑中的空间。因此,希声、无形、空白和空间等都是与“实”相对的“无”。由于“实”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无”则是相对单一的,但这单一的“无”却可以与千差万别的“实”相对,故唯有“无”可以“统众”,可以称“大”。
      以音乐为例,众所周知,音乐是时间性的艺术,在演奏过程中,总是实虚相间的。实可以是“宫、商、角、徵、羽”等各种音调的乐声,而虚指各乐音之间的停顿与各乐段间的间歇,即“希声”。唯有此“希声”足以与“宫、商、角、徵、羽”等实音相对而存在,故唯有它能“统众”,可以称为“大音”。在音乐欣赏中,这种“希声”、停顿与间歇是十分重要的。在作曲家创作的乐谱中,必须运用休止符来标记音乐的暂时停顿或静止。无论从微观、中观或宏观角度看,音乐都必须用到“希音”,即休止、静谧。从微观角度看,各音之间必须有休止;从中观角度看,各乐句、各乐段之间必须有停顿;从宏观角度看,各交响乐的各乐章以及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等之间必须有中止,从而实现其划分与组合结构的功能。试想,如果音乐是由不间断的长音来组成的话,那就丧失了音乐这种时间性艺术的节奏与韵律之美感,成为不堪卒听的噪声。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52]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