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年第12期 > 随想杂谈 > 历史城镇中的布景化规划策略
随想杂谈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历史城镇中的布景化规划策略

杨宇亮,党安荣   2015-12-25 09:33:43
 

【摘 要】在休闲时代的大潮中,历史城镇凭借空间中内蕴的独特历史信息成为被游客持续消费的特殊商品,其历史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问题也因此长期受到规划界的关注。在旅游发展中,历史城镇的真实性是一个不易企及的“高限”(因历史城镇的真实性始终游走于指导思想的模糊地带,可将这一视之美好却难以企及的目标谓之“高限”),而对其进行适度的布景化才是实现规划应对的一种理性、务实的态度。本文以乌镇西栅、束河茶马古镇和大理武庙为例,探讨历史城镇中的布景化规划策略,以期为历史城镇的更新与改造提供参考。

1历史城镇真实性的“高限”困境

      文化遗产中的“真实性”概念源自西方,英文对应词汇为Authenticity,强调维持文化遗产的原貌。这一概念因在逻辑上颇具自洽性而具有很高的接受度,如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表述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然而,这一概念却隐含着一个易被忽略的前提,即文化遗产的历史功能需与现实所处的环境剥离。虽然在现实的历史城镇保护中满足该条件时的确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要“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一般的做法是将物质空间划分为不同的控制区域,针对其重要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维护真实性的目的在实施中的效果却差强人意。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41]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