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年第10期 > 规划教育 > 城乡规划学启蒙课教改实践及延展方法研究
规划教育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城乡规划学启蒙课教改实践及延展方法研究

沈 瑶,周 恺,焦 胜,蒋甦琦   2015-11-02 10:46:34
 

[摘 要]传统城市规划专业大多从建筑学专业转型分离出来,专业转型问题突出。研究主要针对城乡规划学专业的启蒙课程展开,以国际前沿的脑科学及工作坊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主要目标,从具体的教学环节创新入手,展开了以“认知—体悟—讨论—反思—实践”为主线的教学环节实验,通过对教学实验的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以及延展模式的探索,反映学习主体性的提高在专业思维能力培养上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学习主体性;工作坊;启蒙教育;城乡规划学
[文章编号]1006-0022(2015)10-0143-05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Reform Of Rudimentary Lessons In Urban Planning Education/Shen Yao, Zhou Kai, Jiao Sheng, Jiang Suqi
[Abstract] Most urban planning majors in college were separated from architecture. The paper introduces cutting-edge brain science and workshop education theories, conducts “cognition-understanding-discussion-reflection-practice” experiment in rudimentary lessons to motivate students’ initiative. The teaching results and extension models indicate that improved students’ initiative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professional ability.
[Key words] Study awareness, Workshop, Rudimentary education, Urban rural planning

0引言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新世纪,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世纪,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未来二十年的城镇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支撑并推动这股发展的主要学科—城市规划学,在2011年更名为“城乡规划学”,并上升为国家一级学科。城乡规划学的研究内容已经从“城市物质空间形体”转向“城乡社会经济和城乡物质空间发展”,学科门类从“建筑工程类学科”变为“城乡统筹的人居环境大学科”。然而,中国目前大部分城乡规划学专业都设在建筑院校下,带有很浓厚的建筑学色彩,由建筑学基础教育向城乡规划学专业教育转型是城乡规划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后面临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城乡规划高校的教育体系普遍存在以下三类问题:①专业学习思维方式训练缺乏有效启蒙,三年级转型时缺乏动力;②理论启蒙课目标的应试化与模糊化;③对学习团队的培养缺乏科学启蒙。由于城乡规划学科之前一直处于建筑学科之下,这些专业转型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进入城镇化快速增长期已有十余年,城市问题的复杂性逐渐凸显,在21世纪初城乡规划学就进入了一个以人居空间研究为核心研究对象、以新一代的“规划本位理论”为主线的理论体系创新的历史性时期[1]。近年来,随着对城乡规划学学科体系研究的推进,学界进一步提出城乡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空间”多尺度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系统[2-3]。对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方向的探索必须从源头的启蒙教育开始思考。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5]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