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年第8期 > 规划师论坛 > 地域文化特色视角下的赣州城市游憩空间规划
规划师论坛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地域文化特色视角下的赣州城市游憩空间规划

许五军,黄仪荣   2015-08-24 11:00:46
 

【摘 要】《雅典宪章》提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现代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已逐步进入“休闲时代”,人们对游憩空间的需求越发迫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模式从“粗放扩张”转向“内涵增长”,游憩空间的规划建设成为提升城市空间质量的重要抓手,城市建设更加注重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本文以赣州为例,分析其游憩空间与特色文化相结合的布局模式,详细阐述赣州在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堪舆文化等地域文化影响下游憩空间的打造策略,为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都市提供参考。

[关键词]休闲时代;游憩空间;地域文化;赣州
[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8-0038-06 [中图分类号]TU984.182 [文献标识码]B

Ganzhou Urban Recreation Space Planning With Local Characters/Xu Wujun, Huang Yirong
[Abstrac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1933 raises four basic functions of cities: live, work, recre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People’s need for recreation is increasing as China pushes forwards new urbanization. Urban development has shifted from exterior expansion to inner growth, and recreation space has become crucial in urban space improvement. The paper takes Ganzhou c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recreation spac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ith Song culture, Hakka culture, red culture, and Fengshui culture,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pro-life, business, tourism modern c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creation era, Recreation space, Local culture, Ganzhou

0引言

      游憩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早在1933年《雅典宪章》就明确提出了游憩是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著名学者格雷厄姆·莫利托认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城市,经济发展已在转型,进入了休闲经济时代,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得以形成[1]。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休闲经济、体验经济已初见端倪,成为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同时对游憩空间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城市环境与景观整治、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建设和城市品质的提升将是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游憩空间的规划与建设,体现的是城市的人文关怀精神,其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完善城市游憩功能,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于有着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如历史文化名城),游憩空间往往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的反映。游憩空间包涵的各类城市文化要素,促使城市发展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变。

1城市游憩空间的相关研究

      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放空间”概念出现在1877 年英国伦敦制定的《大都市开放空间法》,国际上关于城市游憩空间的研究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以后才逐渐引起关注的,其中英国在1960~1985 年兴起的“游憩中心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关于游憩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如斯蒂芬史密斯在《游憩地理学: 理论与方法》中系统阐述了游憩的概念、层次及游憩设施的布局与决策等问题;Pajooyan探讨了交通拥挤对游憩服务需求的影响;Jansen对美国商业游憩空间的分布规律和功能进行研究等[2]。从国内对于游憩空间的研究看,一方面是对于游憩空间的分类进行研究,如吴必虎等人根据自下而上归纳合并的分类方法,提出了“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分类系统”,将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分为2 个服务组、11 个主类、37 个干类和38 个支类[3];秦学按范围大小将游憩空间由小到大划分为室内游憩空间、社区游憩空间、城市(或集镇)游憩空间和地区( 如市外、省外甚至国外)游憩空间,并认为城市游憩空间是由广场、公园、步行设施、博物馆、购物中心、历史地段、主题公园、度假村、游乐园、体育场馆、自然游憩地和娱乐场所等构成的[4]。另一方面是对游憩空间与地域文化关系的研究,如王晶以昆明文化巷为例探索历史街区内游憩空间结构及其优化措施[5];黎中莲以泸州市为例,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山水文化、地方酒文化,探索在游憩空间建设中对地域文化的发掘,构筑具有文化特色的休闲城市[6]。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25]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