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年第8期 > 规划设计 > 传统城郭走向现代空间— 宁海老城更新保护与“积极场所”营造
规划设计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传统城郭走向现代空间— 宁海老城更新保护与“积极场所”营造

孟献礼,汪 珠   2015-08-24 10:55:35
 


【摘 要】文章针对形成于封建礼制时期的县城老城区,从“积极场所”营造的角度出发,提出老城更新保护的新思路,并结合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老城区改造规划项目实践,研究“积极场所”的营造方法和途径,探索适合我国县城老城区更新改造和空间设计的方法,从而推动传统的礼制城郭向现代的开放空间转变。

[关键词]老城更新;积极场所;营造;宁海县
[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8-0066-04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From Traditional Town To Modern Space: Old City Preservation And “Active Place” Creation/Meng Xianli, Wang Zhu
[Abstract] The paper raises active place creation for old town preservation. With Ninghai old town renovation practice, the paper studies “active place” creation, explores old town renovation and space design methods, and promote old town transition towards modern space.
[Key words] Old town renovation, Active place, Creation, Ninghai county

0引言

      在实际的老城改造项目中可以发现,我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县城老城区都或多或少地留存有一些传统城市要素的痕迹,如护城河、城墙、县衙、城隍庙和鼓楼等,而随着城市功能的发展和转变,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新场所逐渐被创造出来,如城市广场、商业中心、步行街区、影剧院和体育馆等。在此冲击下,传统城市空间的功能被弱化,城墙和街巷逐渐消失,历史建筑或倒塌或拆除,城市的文脉和精髓不断消散,老城逐渐丧失吸引力并走向衰败。
在此背景下,对老城的更新改造进行探索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积极场所”营造的角度探讨老城更新,并结合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老城区改造规划实践,赋予传统空间要素新的功能,保持历史载体的活力,以期为老城的更新改造和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1“积极场所”的理念和营造方法

1.1“积极场所”的概念

      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于1979年将“场”的概念引入建筑空间领域的研究,并提出“场所精神”的概念,他认为“建筑空间也同存在空间一样,形成场所、路线、领域所统一的一个整体,即这些要素一起构成一个可称之为‘场’的东西。”将这一概念延伸到城市,便可认为城市的空间场所是各类市民群体组织与适合这种组织结构的空间形态共同形成的一个相互渗透的整体。空间场所在发挥其作用时,会产生类似磁场、电场及引力场的现象,通过“场力”对周围空间产生斥力或引力,形成“消极场所”或“积极场所”(图1)。
      在“消极场所”中,空间会对人的活动产生斥力,人们会尽力避开此类空间,其活动行为表现为“绕行”或“穿越”。在此类场所中难以产生相互关系或建立认知图示,人们不会被场所营造的环境所打动。城市中明显的“消极场所”有变电所、垃圾中转站等。在“积极场所”中,空间会对人的活动产生引力,人们的活动行为表现为“到达”“逗留”等。此类场所能够帮助人们建立对环境的认知图示,并通过特征和精神打动人们。城市中典型的“积极场所”有公园、商业中心等。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36]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