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年第8期 > 规划广角 > 广州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困境与创新 |

规划广角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广州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困境与创新 |
蔡云楠,李晓晖,吴丽娟 2015-08-24 10:51:34 |
|
【摘 要】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普遍追求的目标,但多年的生态城市实践并未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文章以广州为例,着重从规划角度反思当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效不足的问题,结合广州的探索与实践,提出按照“基础分析—技术应用—实施保障—绩效评估”完善与创新生态规划的策略框架,为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规划;广州 [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8-0087-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Guangzhou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Dilemma And Innovation/Cai Yunnan, Li Xiaohui, Wu Lijuan [Abstract] Ecological city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has not yet turned th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The paper studies Guangzhou practice, reflects the inefficiency of ecological urban development, raises a “basic analysis-technical application-implementation insurance-performance 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ities towa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logical city, Ecological planning, Guangzhou city
生态城市,作为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理想,被认为是能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范式,诸多专家与学者针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提出可行的原则和策略。1984年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Yanitsky在“人与生物圈(MAB)”计划报告中提出生态城市规划的五原则,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理査德·雷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罗斯兰(M. Roseland)等学者以及澳大利亚城市生态协会、欧盟等组织分别对生态城市的概念、发展原则和建设计划进行了深入研究[1]。与此同时,国内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论也有建树,生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及建设“天城合一”的中国生态城思想,钱学森、吴良镛结合中国特色提出“山水城市”概念等。此后,国内学者围绕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组织、产业发展、建设指标与规划方法等规划建设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光宇提出的生态城市十项创建标准、规划设计方法及“三步走”的生态城市演进模式[2-3]。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6]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