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年第7期 > 规划师论坛 > 基于ROT模式的大型体育中心赛后改造规划探讨—以深圳大运中心为例 |

规划师论坛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基于ROT模式的大型体育中心赛后改造规划探讨—以深圳大运中心为例 |
郭湘闽,曾 克 2015-08-03 16:06:49 |
|
【摘 要】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文献查阅等途径,就大型体育中心赛后闲置、亏损运营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深圳大运中心为例,探讨了基于ROT运营模式的体育中心赛后改造规划实践,提出从协调周边区域发展的外部空间改造、结合多种运营模式的场馆内部空间改造等方面提高大型体育中心赛后运营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应通过对体育场馆内、外部空间的改造,积极拓展体育场馆运营的价值链,通过“非体”产业带动“本体”产业发展,从而为体育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ROT运营模式;大型体育中心改造规划;深圳大运中心 [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7-0024-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ROT Model Based Large Sport Center Renovation Planning: Shenzhen Example/Guo Xiangmin, Zeng Ke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usage and financial problems of large sport centers by field survey and literature review. With Shenzhen University Games center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lanning practice of the ROT model sport center renovation. It proposes vicinity space and interior renovation as effective ways of operation improvement. The method may extend the chain of sport center value, and promote sport industry development through non-sport industries. [Key words] ROT model, Large sport center renovation planning, Shenzhen University Games center
1大型体育中心赛后运营的困境与挑战
近年来,伴随国内各类大型体育比赛的举办,如奥运会、亚运会和大学生运动会等,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的大型体育中心,但这些体育中心却在赛后相继陷入闲置、亏损运营等困境。据2011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报告数据显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共有体育中心305个、大型体育场馆752个[1]。根据调查显示,有超过三成的场馆在赛后处在闲置、严重亏损等境地,这说明我国大型体育中心赛后利用形势依然严峻[2]。 体育中心运营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国外学者以场馆运营与管理为主,Baim认为大型赛事后的场馆可以带动城市的旅游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城市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3];Parkhouse认为场馆运营管理主要包括市场开发及营销、场馆相关商业服务及特许经营等[4];Mullin认为场馆在体育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场馆运营及盈利主要来源于出售广告空间[5]。国内学者主要针对体育场地空间赛后开发利用出现的问题提出策略和建议,主要包括制定场馆发展规划、拓宽场馆建设和赛后开发的融资渠道、成立场馆专业运营管理部门、采取多元化运营模式及充分开发场馆空间的无形资产等。林显鹏认为现代奥运会场地空间赛后利用有四种模式:继续举办体育赛事、交替使用、多用途使用及拆除临时场馆空间进行改造利用。场馆空间开发应采取政府和企业合作的多元化运营模式,充分开发场馆空间的无形资产[6]。缪建奇、胡震宇认为应综合考虑各种需求、制定赛后利用总体方案,结合总体规划,合理有效地配置场馆空间资源,达到综合性经营[7]。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23]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