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制度是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强化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探索,当前规划转型已经对其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对我国规划体系中诸多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可知,强制性内容制度的主要意义应是在规划体系中确保规划衔接的连贯性,以及作为对本级政府编制、实施和修改总体规划行为的监督手段。此外,通过梳理和评价,发现现行强制性内容在实践中成为了包含多目的、多主体、多对象、多手段和多过程的规划管理内容,存在失效的风险。基于此,研究对现行强制性内容的编制、审批、执行及监督等过程进行了研判,重新划定其内容范畴,在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中体现上下级政府审批监督的事权划分,提出了目的公益化、过程清晰化、事权明确化、对象有限化和手段有效化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强制性内容;城乡规划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管理 [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7-0036-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 On The Compulsory Content Of Urban Master Plan/Zhou Xiankun, Tan Zongbo, Dong Ke [Abstract] The compulsory content of urban master plan guarantees the consistency of planning, and monitors the compil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revision of local government. The paper reveals that the compulsory content has inefficiency risks due to multiple visions, stakeholders, objects, approaches, and processes. The paper proposes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in compilation, inspection and approval, implementation, and supervision. [Key words] Compulsory content, Urban rural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Urban master plan, Planning management
强制性内容制度的出台是对我国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一次调整和探索。200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建设部根据该通知的要求,发布了《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提出了强制性内容的概念,随后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中都延续了该概念(图1)。 在《规定》出台的十余年时间里,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的强制性内容的具体编制方法逐渐发生了变化,急需进行梳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城乡统筹、政府职能精简、事权明确、生态保护和空间管制等方面的改革都与强制性内容密切关联。《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更是直接对强制性内容的编制、实施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①。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强制性内容制度探索的实践成果做出评价,辨析总规中强制性内容的内涵,总结现行强制性内容制度的执行情况,探究其编制改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