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为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同时响应国家“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西安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对外招商引资力度,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西安市的经济社会由此进入了加速发展与提升的新阶段。研究对西安市的居住、商业和工业三大类产业用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城乡各类工业用地中寻求城市发展的新空间,以实现建设用地“负增长”的目标。
[关键词]跨越;安全;产业用地;提升策略;西安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7-0124-07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Leap And Security: Industrial Land Use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Xi’an City/Liu Ru, Meng Jie [Abstract] Xi’an city has promoted industrial transition and upgrade since the national “developing the west” strateg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residential,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land use of Xi’an city, looks for new space for urban development, and realizes negativ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Key words] Leap, Security, Industrial l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Xi’an
1研究背景
1.1工业起步早,推动城市发展
在“一五”和“二五”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工业强国”,在全国布局的156个重点项目中,有17个在西安市,其中工业类项目占比达到了70%。这些项目在当时全国城市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情况下,给西安市等城市奠定了厚实的工业基础,其第二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三线”建设时期①,国家在西安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和军工布局,先后从东南沿海内迁和新建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强了西安市的工业实力。至20世纪70年代,西安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高达61.7%,改革开放前,西安市的经济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GDP一直位居国内前6位。 在改革开放后,旅游资源、科技教育资源及地理区位等优势资源有力地推动了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在以科技、旅游和商贸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战略下,西安市的第三产业总量不断提升,其比重也从1980年的26%上升至2014年的55.8%。相比之下,西安市的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被当作城市发展的“包袱”,制造业的优势逐渐丧失。
1.2产业结构合理,但经济总量偏小
2014年,西安市GDP总量为5 474.77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2位(图1),仅为成都市的54%左右;GDP增速为9.9%,相比2013年的11.1%有所下降,且是在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近6 000亿元的拉动下才实现的,而成都市的GDP总量已经破万亿元,增速达到了8.87%。西安市的科教实力在全国各个城市中名列前茅,居于显著的优势地位,然而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却居末位,处于明显的劣势。三次产业的“虚高”是产业结构畸形、比例失调的表现,而西安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主要是源于工业化进程缓慢,缺乏强力的工业支撑,第三产业难以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