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年第5期 > 规划广角 > 大数据视野下的重庆主城区职住关系剖析 |

规划广角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大数据视野下的重庆主城区职住关系剖析 |
冷炳荣,余 颖,黄大全,易 峥 2015-05-25 11:04:56 |
|
【摘 要】大数据研究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但目前大数据研究方法下的城市规划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重构城市研究的范式方面还处于探索时期,在规划实践方面也很缺乏。研究以重庆主城区为例,借助百度热力图这一互联网工具,探讨重庆都市区的职住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一直秉承的“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理念是富有成效的,能很好地缓解长距离的通勤交通。虽然大数据具有量大、更新快和价值丰富等优势,将其用于城市研究可以很好地从宏观层面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但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仍需要结合传统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价值判断开展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职住关系;重庆主城区 [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5-0092-05 [中图分类号]TU984.199 [文献标识码]B
Big Data Based Job-residence Relation In Chongqing Metropolitan Area/Leng Bingrong, Yu Ying, Huang Daquan, Yi Zheng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with big data is at primary stage lacking practice and paradigm study as we enter big data era. The paper makes a study on job-residence relation in Chongqing with Baidu thermodynamic diagram.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multi-centric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city eases long distance commuting pressure. Although big data reflects the state of being, it needs other traditional methods in explanation of the phenomenon. [Key words] Big data, Job-residence relation, Chongqing metropolitan area 0引言
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现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从搜索“大数据”的百度指数看,2013年以来其热度迅速上升,周平均搜索次数由2012年底的251次增加至2014年9月28日~10月4日的900次。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甚至提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在此背景下,对大数据在城市研究或城市规划中的探索也越来越受学者、城市规划师和政府管理者的关注,李苗裔等人认为大数据的运用驱动了城市规划技术的创新[1]。为讨论这一话题,《规划师》在2014年第8期以“大数据时代的城乡规划应对”为主题进行了专栏探讨,2014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门开展了“大数据与城乡治理自由论坛”的分论坛。由于目前大数据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城市研究及城市规划实践领域仍处于概念讨论与推广、国外研究引进的发展时期,如秦萧等人对大数据时代时空研究方法的梳理[2],叶宇等人对大数据在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运用方面进行了方法体系的构建[3-6]。总体来看,现在的大部分研究仍停留在概念推广上,实践运用偏少,利用百度等空间产品分析城市空间行为的研究则更少。实践运用少,导致对大数据是否会引起城市规划研究范式的革新也无法得到验证。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24]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