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年第5期 > 系列专版 > 城市特色慢区网络的规划构建 |

系列专版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城市特色慢区网络的规划构建 |
肖 旭,伍春谊 2015-05-25 10:51:47 |
|
【摘 要】研究借鉴“国际慢城”概念,梳理国内外“慢城”理论研究及慢行交通发展历程,探索将“慢城”理念运用于大中城市的方式,并以北海市进行实例研究,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应根植于本土内生力量,利用自身优势,采取“特色慢区+慢行廊道”的模式构建城市“绿色慢网”建议。
[关键词]慢城;特色慢区;慢行廊道;北海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5-0121-05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Planning Of Urban Characteristic Slow District/Xiao Xu, Wu Chunyi [Abstract] The paper follows “international slow city” concept, concludes “slow city” studies and practice, and explores applying slow city concept to large and intermediate cities. With a positive study on Beihai city, the paper rai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internal force and advantage, establishes “green slow network” with “slow district, slow corridor” model. [Key words] Slow city, Characteristic slow district, Slow corridor, Beihai city 0引言
当今,人们过着日益便捷、快速的生活,机动车的大量使用、高能耗的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早已不堪重负,城市的特色与传统逐渐被湮没,人们的工作节奏愈加快速而生活空间日趋狭窄,人际交往日渐冷漠。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尝试以“慢”理念构建城市绿色网络,以期形成一个可持续的特色发展模式。
1“慢”城市综述
1.1“特色慢区”概念源起 城市“特色慢区”概念源于“慢城(Cittaslow)”。1999年,作为“慢食运动”的延伸与扩展,首届“慢城”大会在意大利奥尔维耶托召开,会上提出了建立一种保持地方特色、城镇肌理及生态环境的城镇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本土传统文化、食品和手工业等,通过绿色产业及特色旅游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居民与游客提供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及生态环境,形成一种将现代科技与传统生活有机结合的城镇发展模式。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37]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