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年第3期 > 规划管理 > 城市规划、地役权和“邻避”的关系思考
规划管理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城市规划、地役权和“邻避”的关系思考

陈 勇,华 晨   2015-03-25 09:48:38
 

【摘 要]】研究从民法物权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规划、地役权和“邻避”现象的关系,通过逻辑分析、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指出,“邻避”现象本质上属于维护财产权的物权行为,是自私自利的极端表现,严重威胁到城市规划的实施。同时,不动产产权的无限扩张受到地役权的制约,地役权是不动产产权内生的自我限制机制,与财产权构成辩证否定的关系,可以依法限制“邻避”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指出了城市规划具有地役权属性,利用城市规划解决“邻避”现象的方法和机制,建立针对“邻避”的民法物权诉讼机制,对限制“邻避”现象将有所启发。

[关键词]物权;地役权;邻避;城市规划
[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3-0029-05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 On Urban Planning, Land Servitude, And NIMBY Relation/Chen Yong, Hua Chen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 of urban planning, land servitude, and NIMBY (not in my backyard) phenomenon, points out NIMBY is essentially property right behavior and it severely threatens urba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Meanwhile, property right is limited by land servitude, and they dialectically deny each other and thus limit NIMBY. The paper points out urban planning has land servitude attribute, proposes methods of avoiding NIMBY, and sets up civil law and property law litig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Property right, Land servitude, NIMBY, Urban planning
“邻避”现象正在中国蔓延,从核电站到PX项目,从垃圾焚烧厂到火葬场,从公共厕所到小区垃圾箱,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和重要建设项目一再被推迟,不断被取消。“邻避”不仅威胁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建设,更严重损害了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有效性[1]。

1当前对“邻避”的认识
 
1.1“邻避”的定义和特征
      “邻避”(Not In My Back Yard,简称“NIMBY”)一词产生于英国20世纪80年代,本义是“不要(设置)在我的后院”,泛指那些预期会带来长远利益,但会对附近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从而遭到附近居民反对或提议在其他地区建设的发展计划。
      “邻避”设施的主要特征是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负外部性是指该项目会给设置地点周边的居民带来不利影响;信息不对称则是指反对者对项目缺乏系统了解,而项目业主和政府则可能拥有更多信息。

1.2对“邻避”的评价
      社会上对“邻避”的评价趋于两个极端:一个是从环境保护、财产权保护和民主法制建设出发,把“邻避”看作是民众的维权和对政府的抗争,采取纵容和支持的态度[2];另一个则是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邻避”是居民自私自利、非理性和情绪化的表现,是对社会发展的阻碍,应该加以限制和控制[3]。目前对“邻避”的支持明显占据上风,但随着“邻避”的扩散和后果的出现,社会也开始反思[4]。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5]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