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年第3期 > 规划广角 > 河南省村庄的类城镇化及建设路径重构
规划广角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河南省村庄的类城镇化及建设路径重构

张俊卫   2015-03-25 09:29:48
 

【摘 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河南省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被寄予厚望,一度被作为各地的重点工作。实施3年以来,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争议不断,其问题究竟在哪,是错在模式,还是内涵?还要不要或能不能继续建设?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质是农村地区的类城镇化,是应对农村衰落的大势所趋,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继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应去模式化,因地制宜地有序推进;应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进行修正,避免负面惯性误读。

[关键词]类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村庄建设
[文章编号]1006-0022(2015)03-0106-05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Quasi-urbanization Of Villages In Henan Province/Zheng Junwei
[Abstract] New rur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is a major approach in solving rural issues and promoting coordinate social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Controversies have emerged on new rural community model, conno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essence of new rural community is quasi-urbanization of villages, and it is necessary for declined countryside development. New rur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shall be adjusted and adapted to practical situations.
[Key words] Quasi urbanization, New rural community, Village construction
1河南省村庄建设的演变历程

(1)自然形成。
在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不少农民举家迁徙,村庄由一生二,由二成多,逐渐形成目前的村庄分布格局。
(2)宅基地自建、翻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村庄住宅大量改建、翻新,并在原村外围出现了不少新宅(“空心村”由此起源),形成了参差不齐、星罗棋布和小而散的面貌[1]。
(3)“村村通”工程。
自1998年开始,国家相继启动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力、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①等工程,广大农村的“文明性”落后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4)新农村建设。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针对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河南省采取硬化净化、“穿衣戴帽”等措施,试点村的村容村貌大有改善。与此同时,整合搬迁小型村庄开始被提出并不断被强化。
(5)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河南省从2010年正式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动员、谋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②。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8]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