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5年第2期 > 系列专版 > 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系列专版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孟莹 戴慎志 文晓斐   2015-03-04 09:48:27
 

【摘 要】乡村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安居乐业,也关系到城乡关系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乡村规划实践面临诸多难题,导致乡村规划实践问题频出。研究立足于乡村规划的制度化、目的、作用和价值认同,从认知和方法层面提出科学的乡村规划实践内容要求,界定乡村规划的功能作用,处理好乡村规划中各社会主体对乡村规划要素、体系的价值认同,并为乡村规划实践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乡村规划;规划实践;制度化;价值认同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5)02-0143-05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The Problems And Measures Of Rural Planning/Meng Ying, Dai Shenzhi, Wen Xiaofei
[Abstract] Rural development affects farmers’ life and work and urban rural relationship. Rural planning has yet a number of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practice. The paper studie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vision, function, value, and content of rural planning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present problems.
[Key words] Rural planning, Planning practice, Institutionalization, Value identification
0引言

      乡村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社会经济文化物质实体。传统的生活状态、自发的社会组织、朴素的价值观念、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无可复制的历史变迁等都表现在乡村空间组织模式和文化表征中,使“一组组家庭分布在一个空旷的荒野上”[1],显示出特定的含义。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到2014年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4.77%[2],但仍有7亿~8亿人口生活在农村。乡村未来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大计,但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及“重城轻乡”的思想使乡村规划研究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3]。
      我国地域广大,乡村所处地域环境复杂、经济发展阶段不一、社会文化多元和村民需求差异巨大等,使得乡村规划面临诸多难题,导致乡村规划实践问题频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天约有20个行政村消失[4],应该如何对待那些即将消失的乡村,能否把传统乡村空间实践与村民社会组织完美融入制度化的乡村规划中;怎样建设保留下来的乡村,使乡村规划实践主体与传统的空间建构主体有机统一,科学合理地传承乡村社会历史文化和地域空间特征,这是历史赋予规划实践者的一个重要使命。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35]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