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
(5)文化再生,即对地域文化和产业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与运用。一方面是挖掘本土文化并加以活化利用;另一方面是结合新的产业方向进行创新创造,赋予小镇新的文化内涵与形象特征,体现特色小镇新的发展理念与价值内涵。
(6)保障措施,即确保园区转型升级的可行性。通过明确项目清单、建设行动计划及潜在投资市场分析等,为项目的落地和有序实施提供保障;同时,通过相关政策的设计引导和激励区内企业自主创新与转型,积极助推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
智创小镇规划内容
根据《温州市时尚化战略2015实施方案》,智造、创新和时尚是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针对温州大学科技园现状产业基础、未来发展潜在优势及区位特点,规划确定“智慧+众创”的特色小镇发展主题,即打造“智创小镇”,并结合上文构建的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技术路线进行探索性的规划实践。
1 产业重构
从传统制造转向智慧创造
基于区域产业的基础与潜力,规划甄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规划根据园区基础产业数据,以区位熵判断园区产业集聚度、专业化程度,以产业贡献率判断园区产业对本区域发展的贡献率和作用,同时结合产业企业数量分布,甄选出五大优势主导产业—服装服饰业、皮革制鞋业、五金制品业、汽摩配和电器机械制造业。在此基础上,对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进而明确园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基于区域产业目标导向,规划从国际、国内及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出发,明确产业的三大主题词,即“创意+智造+活力”,其中,“智造”是指通过“服务型、智慧型”产业升级、“云平台”建设,构建智造全产业链。智创小镇未来的产业支撑主要为智慧智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高端服装服饰与制鞋业、高端汽摩配行业、高端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等智慧制造业,以及以家居设计、服装设计、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与影视娱乐等为主的创意产业、信息产业、配套商业和休闲娱乐产业等。
基于区域产业目标的实际可操作性,规划明确三大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一是品牌路径,从“价廉”向“物美”转型,走高端化、个性化之路;二是“大众”定制路径,从“单一产品”向“大众定制”转型;三是智慧体验路径,从“线下体验”向“多维体验”转型 ( 图 2)。

基于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规划依托现状产业分布,围绕重点产业的发展,引导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形成五大产业功能区,即1个创意产业功能区(核心区)、3个信息产业功能区、1个智慧智造产业功能区(图3)。同时,结合核心区产业将其细分为6类、11区,包括3 个服装家居设计创意产业区、2个会展广告设计创意产业区、1个工艺美术设计创意产业区、2个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产业区、1个电子商贸信息产业区和2个软件设计信息产业区 ( 图 4)。


2 功能植入
单一功能转向复合功能
(1)功能复合。规划通过产业提升、业态重塑,淘汰低端、过剩的产业业态,引进高端、时尚、智慧的产业业态及产业人群,并融合社区功能、文化功能及旅游功能,形成集设计研发、文化创意、智慧制造、电子商务、商业金融、生活服务、绿地游憩和居住等于一体的多元化的功能分区 ( 图 5)。

(2)强化旅游。整个小镇按照AAA级景区进行打造,实现小镇即景区的目标。规划将旅游元素全方位植入小镇的功能分区、项目设置及景观塑造中,打造产业主题旅游、人文体验和休闲购物等旅游产品,合理规划游览、考察线路;通过游览线路组织串联小镇的主要功能区块和景观节点;在基地的西南布置“小镇客厅”,作为智创小镇咨询服务、特色展示、商务活动及接待游客的旅游服务窗口。
(3)注重配套。根据小镇新的功能定位及未来发展的新需求,规划完善生活、生产和旅游等配套服务设施。例如,针对现状停车难、路边停车占用车道等问题,规划植入公共停车功能,结合旧厂房改造建设立体停车库,同时配置地下车库,促进整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