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的城市功能格局,构筑垂直于永宁江的新澄大道的纵向城市轴线;另一方面,与城市的横向功能轴带联动,将西侧划岩山及北侧黄坦水库等旅游资源引入城市空间,促进纯产业区向集生态、旅游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区转变 ( 图 2)。

(2)产业功能要求的空间构筑。
规划结合产业研究及特色小镇的具体要求进行功能策划。在整体上,强调功能的复合构建,促进模具小镇不同功能区块的多样化组合。例如,除生产功能外,镇区集聚科研与办公功能、商业街区综合商务服务、技术服务和科研办公等功能,同时加强文化休闲、商业购物等居民服务与游客服务。
在具体空间设计上,针对不同功能的空间需求加以落实,尤其对标杆龙头、众创孵化等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产业的空间需求,提出具体的空间设计引导。以小微企业为例,针对小微企业规模小、用地空间紧张和运行成本高等特点,规划提出“完全共享”产业空间组织模式,将生产与服务功能相剥离,将企业的办公服务功能在中央公共服务模块中解决,同时又通过连廊使办公区与厂房相连,形成既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关系(图3)。在中央服务模块构建研发、服务、管理和商业休闲等设施,为小型企业搭建完善的生产与生活平台。

3 空间特色构筑—“引山融水”的现代乡愁空间
小镇既非乡村、也非城市,而是自然与城镇相融合的特质地域空间,规划空间要集中连片,不追求满铺式建设,通过整体格局塑造、村庄改造和建筑形态设计等方面构筑模具小镇的空间特色。
(1) 整体格局特色塑造。
规划依托现状山水资源,将西侧划岩山、翠屏山的优质景观引进基地内,形成多条景观视廊;改造区内新江浦水系,形成环形放射状水系空间,将生活配套、产业服务和科研创新功能空间有机联系。同时,结合区内农田、水系,塑造错落有致、收放有序的绿地系统。如此,在整体上通过“引山融水”的整体空间格局、特色突出的重点区域设计,塑造一个融入自然、生态的,同时有亲切感的、富有品质的小镇空间 ( 图 4)。

(2) 村庄的改造提升。
规划区内分布有多个自然村庄,从现状建设情况看,产业和村庄相互隔离、联动不足。规划认为村庄并非小镇拓展的障碍,而是小镇空间格局特色塑造的重点,即村庄可通过“美丽建设”手段,成为小镇配套的重要依托。在规划布局中,尊重现状村庄格局,在保留村庄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对部分保留建筑按照现代生活需求进行适当改造,打造模具小镇的特色配套功能。在交通组织上,与慢行空间、水系及农田相结合,引入山体景观和田园风光资源,通过各类功能的整合和交通的组织实现乡村与模具小镇的有机融合,形成“水、绿、村庄、人”相融合的智慧田园 ( 图 5)。

4 文化旅游系统构建—彰显模具文化的特色
特色小镇的文化特色是以主题产业为核心、结合地域文化特征的综合体现。因此,规划提出以模具文化为核心,即将整个小镇视为一座模具文化博物馆的理念,全方位构建模具文化展示系统:一是在文化设施的建设上,通过模具文化博物馆全方位展示模具产业的发展历程,为人们提供设计、制造和检测等多方面的模具文化体验;预留企业临重要道路游线界面一侧的空间,作为模具企业提供品牌文化和成长历史展示的空间。二是在建筑风貌、绿化景观和街道家具的引导上,沿主要道路景观轴线和绿地绿带系统,设置与模具相关的雕塑、小品和体验设施,展现浓郁的模具文化氛围;打造小镇 Logo,凸显小镇特色。三是在旅游系统构建中,以模具文化为核心,强调参与体验型旅游,同时结合周边剑山村、下曹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民俗旅游,与周边百丈高地等景区形成联动,重点策划模具文化体验、高端服务配套、农村乡俗游览和滨水湿地休闲四大类、18个重点旅游项目,并形成模创文化游线、乡村民俗游线和山水田园游线。
5 具体行动指引—落实三年建设的路线图设计
在重点区域选择上,规划结合近三年的考核要求,充a